[发明专利]一种高速、高精度、低失调全差分动态比较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27090.9 | 申请日: | 2013-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73273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09 |
发明(设计)人: | 刘敏杰;朱樟明;刘术彬;杨银堂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3K5/22 | 分类号: | H03K5/22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安利霞 |
地址: | 710071***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速 高精度 失调 全差分 动态 比较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拟电路设计领域,尤其应用于前端无采样保持电路的模数转换器的一种高速、高精度、低失调的全差分动态比较器。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采用便捷电池工作的器件需求不断的增加,研发基于高速高精度的应用器件的低功耗技术也是不可避免的。
减小工艺的特征尺寸是减少功耗的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严重的工艺变量,以及其他非线性影响因素。这些问题同样限制着高速高精度的模数转换器的性能。
对于无采样保持模数转换器,其功耗主要受限于级间增益放大器和比较器。所以可以通过减少级间增益放大器和比较器的功耗,来降低无采样保持电路的整体功耗。由于冗余算法的出现,以及低功耗的考虑,动态比较器更多的应用于无采样保持电路中。然而动态比较器的比较大的失调电压,以及较低的工作速度,又严重的影响了整个模数转换器的性能。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的比较器速度低、精度低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速、高精度、低失调全差分动态比较器。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全差分动态比较器,包括:第一晶体管(M1)、第二晶体管(M2)、第三晶体管(M3)、第四晶体管(M4)、第五晶体管(M5)、第六晶体管(M6)、第七晶体管(M7)、第八晶体管(M8)、第十一晶体管(M11)、第十二晶体管(M12)、第十三晶体管(M13)、第十四晶体管(M14)、第十五晶体管(M15)、第十六晶体管(M16),其中,
第一晶体管(M1)的栅极用于连接正输入电压信号(Vin+),源极连接第二晶体管(M2)的源极和第五晶体管(M5)的漏极,第一晶体管(M1)的漏极连接第三晶体管(M3)的漏极、第八晶体管(M8)的源极和第十六晶体管(M16)的源极;
第二晶体管(M2)的栅极用于连接到正参考电压信号(Vref+),源极连接到第五晶体管(M5)的漏极,第二晶体管(M2)的漏极连接到第四晶体管(M4)的漏极、第七晶体管(M7)的源极和第十五晶体管(M15)的漏极;
第三晶体管(M3)的栅极用于连接到负参考电压信号(Vref-),源极连接第四晶体管(M4)的源极和第六晶体管(M6)的漏极,第三晶体管(M3)的漏极连接第八晶体管(M8)的源极和第十六晶体管(M16)的源极;
第四晶体管(M4)的栅极用于连接到负输入电压信号(Vin-),源极连接到第六晶体管(M6)的漏极,第四晶体管(M4)的漏极连接到第七晶体管(M7)的源极和第十五晶体管(M15)的漏极;
第五晶体管(M5)的栅极用于连接第一复位信号(ФclkB)的输入端,源极接地;
第六晶体管(M6)的栅极用于连接第一复位信号(ФclkB)的输入端,源极接地;
第七晶体管(M7)的栅极用于连接到负输出电压信号(Vout-),源极连接到第十五晶体管(M15)的漏极,第七晶体管(M7)的漏极用于连接到正输出电压信号(Vout+);
第八晶体管(M8)的栅极用于连接到正输出电压信号(Vout+),源极连接到第十六晶体管(M16)的漏极,漏极用于连接到负输出电压信号(Vout-);
第十一晶体管(M11)的栅极用于连接第二复位信号(Фclk)的输入端,源极用于连接电源(VDD),漏极用于连接到正输出电压信号(Vout+);
第十二晶体管(M12)的栅极用于连接到负输出电压信号(Vout-),源极用于连接到电源(VDD),漏极用于连接到正输出电压信号(Vout+);
第十三晶体管(M13)的栅极用于连接到正输出电压信号(Vout+),源极用于连接到电源(VDD),漏极用于连接到负输出电压信号(Vout-);
第十四晶体管(M14)的源极用于连接到电源(VDD),漏极用于连接到负输出电压信号(Vout-),栅极用于连接到第二复位信号(Фclk)的输入端;
第十五晶体管(M15)的源极用于连接到电源(VDD),栅极用于连接到第二复位信号(Фclk)的输入端;
第十六晶体管(M16)的源极用于连接到电源(VDD),栅极用于连接到第二复位信号(Фclk)的输入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2709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