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25~40°混凝土坡屋面的施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27658.7 | 申请日: | 2013-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466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方萍;辛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三冶集团有限公司第二建筑工程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D7/00 | 分类号: | E04D7/00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 21224 | 代理人: | 张群 |
地址: | 11400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25 40 混凝土 屋面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屋面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25~40°混凝土坡屋面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坡屋面住宅既能美化城市环境、丰富建筑立面,又能抗渗防漏、隔热保温、改善顶层居住环境、提高空间利用率,因适应日益增长的住宅建设市场的需求,在我国新建住宅中得到了大量运用。
按照传统的坡屋面混凝土施工方法,一是采用平板混凝土的施工方法进行支模和浇筑,二是采用双模板支模工艺。平板混凝土施工方法存在的不足是:坡度原因导致混凝土在浇筑和振捣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出现滑移和离析现象,在混凝土浇筑、振捣及上表面抹实压光上都存在操作上的困难,难以确保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外形、厚度的精确度,极易造成坡屋面混凝土的质量缺陷;双模板支模工艺存在的不足是:一方面需要消耗双倍的模板,另一方面为满足振捣和排气的需要,上层模板不能一次全部安装完毕,需要边安装、边浇筑、不仅工序复杂,参与操作的人员数量也较多。此外,根据实践经验,双模板支模工艺更加适合大坡度的混凝土施工,如果坡度不够大,气泡排除会比较困难,容易导致气泡聚集在上层模板的内表面,使拆模后的混凝土上表面外观质量较差,既不经济,也不会取得良好效果。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如果坡度不大,按照平板混凝土的施工方法施工比较适合;如果坡度较大,采用双模板支模工艺更加适合。住宅坡屋顶的倾斜度一般不宜小于15°,且不宜大于85°,在20~45°范围较为理想。这种坡度范围,无论采用哪种传统的施工方法,都会更加突出该方法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25~40°混凝土坡屋面的施工方法,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简便工序,解决混凝土浇筑时存在的滑移和振捣不密实等问题,避免模板安装和浇筑的交叉施工,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25~40°混凝土坡屋面的施工方法,通过分块多次浇筑、分层多遍振捣、控制振捣时间以及后序的整形和养护步骤,改善混凝土浇筑时的滑移及振捣不密实现象,获得良 好的表面平整度和外观质量,其具体实现步骤如下:
1)划分浇筑区域并进行编号,在支设好的底面模板上沿屋面坡度方向在屋檐线到屋脊线之间画出水平分界线,在水平分界线的垂直方向上画坡向分界线,通过屋檐线、屋脊线、水平分界线和坡向分界线将坡屋面划分成多个浇筑区域,并对这些浇筑区域进行编号;
2)安装坡屋面混凝土的钢筋网,在各浇筑区域之间设置快易收口网,使钢筋穿过快易收口网的网眼,并将快易收口网和钢筋网交叉处用铁线绑扎牢固;
3)按顺序向各浇筑区域内浇筑混凝土,浇筑顺序的确定原则为:
首先,相邻浇筑区域的浇筑顺序应遵循三条原则:①按照“先低后高”的原则,先浇筑下部某浇筑区域的混凝土,再浇筑其相邻的两侧或上部浇筑区域的混凝土;②以不出现冷缝为前提,从几个不同区域同时浇筑,逐渐汇合并最终完成整个坡屋面混凝土的浇筑过程;③制定浇筑顺序时,应给后续的振捣、收灰、抹压工序留出足够的工作面;
其次,同一浇筑区域浇筑时,应本着“先梁后板、先边后坡、由低至高”的原则,先浇筑边梁的混凝土,再由低至高浇筑坡梁的混凝土,最后浇筑板的混凝土;浇筑板的混凝土时,沿着该区域的水平分界线的走向下灰,并按照Z字形走向逐渐从该区域的低处向高处浇筑;
4)第一次振捣,各区域的浇筑和混凝土的第一次振捣可交叉进行,各区域按照混凝土的浇筑顺序进行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棒应垂直于模板面插入,快插慢拔,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泛浆,不再明显下沉,不再有气泡和泌水冒出为度;
5)收灰并补浇混凝土,振捣期间,应设专人用铁锹配合收灰,将滑下来的多余混凝土撮到上方混凝土不足的部位;第一次振捣后如果混凝土量不够,应进行补充浇筑;
6)进行第二次振捣,振捣顺序及振捣方式和第一次振捣相同,振捣棒的插入深度要比第一次振捣面深至少50mm;
7)当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的厚度并基本振捣密实后,用铁锹进行拍打和整形,确保混凝土的厚度和外形符合设计要求;
8)在坡屋面混凝土初凝前抹压18mm~20mm厚的防水砂浆,进行防水砂浆找平层的施工,操作步骤如下:
①防水砂浆找平层施工时,用杠尺配合找型和找平,然后用砂抹子搓平,再用铁抹子压第一遍,以压光后表面不出现水纹为宜;
②根据防水砂浆找平层的面积和屋面外形,对防水砂浆找平层表面进行分格,分格宽度不大于6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三冶集团有限公司第二建筑工程公司,未经中国三冶集团有限公司第二建筑工程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2765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彩色半透明BOPET镀铝膜
- 下一篇:一种用于加湿器的除菌型添加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