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冲压模具及拉深成形品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30228.0 | 申请日: | 2013-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234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铃木龙太;菊池洋平;岛村广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陈蕴辉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冲压 模具 成形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通过拉深成形将能够在后续工序中印制或者打刻产品识别标识(例如产品管理编号)的特定部位一体形成于拉深成形品的冲压模具。
背景技术
图11是现有车辆用底板的立体图,车辆用底板100是通过利用冲压模具对坯料进行拉深成形、切边(修边)而得到的。
如图12所示,在车辆用底板100上印制或者打刻有产品识别标识如产品管理编号101。该产品管理编号101用于后续工序或者出货后的追踪调查。
然而,灰尘或者铁粉等异物会在搬送中附着于坯料。虽然在拉深成形前进行清扫,但有时会残留无法清除的异物,在该异物较硬时,就会由于冲压加工时异物的咬入而在拉深成形品表面留下微细的凹凸(以下仅记作凹凸)。
如图13所示,冲压成型品102整体上带有凹凸103。在指定为宽W×长L的特定部位104也同样带有该凹凸103。
由于凹凸103的形态的原因,文字105会变得不清楚。
作为对策,考虑了在印制或者打刻前仅研磨特定部位104。但是,由于将正规文字105削除、研磨而另行印上的文字(非正规文字)与正规文字105无法区分,因此,研磨特定部位104不被允许。
于是,在特定部位104带有超过允许值的深度或者大小的凹凸103的情况下,就会将拉深成形品102整个废弃掉(报废)。如此,成品率就会降低,拉深成形品的生产费就会上升。
作为其它对策,考虑了在拉深成形阶段不在拉深成形品上留下凹凸(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图1))。
根据下图说明专利文献1。
图14是说明现有模具的图,在下模110的成形面111设有无数个凹陷部112。凹陷部112为圆环槽。
由于异物会落进凹陷部112,因此成形面111洁净,能够防止产生凹凸。
但是,若在下模110的形成面111加工无数个凹陷部112,加工费就会增加,模具就会极其昂贵。因此,该对策难以采用。
于是,在不向特定部位留下凹凸的冲压模具中,需要一种能够降低模具费的结构。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40688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在于,在不向特定部位留下凹凸的冲压模具中,提供一种能够降低模具费的结构。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为一种冲压模具,该冲压模具能够通过拉深成形将能够在后续工序中印制或者打刻产品识别标识的特定部位一体形成,其特征在于,
在对坯料进行拉深成形的下模及上模,分别设有形成所述特定部位的下特定部位形成部及上特定部位形成部,在所述下特定部位形成部和所述上特定部位形成部中的至少一者,设有不与所述坯料接触的避让部。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其特征在于,避让部的深度设定为比附着于坯料的异物的直径大。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其特征在于,下特定部位形成部从下模的一般面突出或者凹入,上特定部位形成部从上模的一般面凹入或者突出。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为一种拉深成形品,其特征在于,该拉深成形品利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冲压模具进行拉深成形并形成有特定部位。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利用下特定部位形成部及上特定部位形成部形成特定部位。此时,由于存在避让部,在特定部位不会向下模和上模施加压力。因此,即便异物附着于坯料,也会由于存在避让部而不必担心在特定部位留下凹凸。
无需向冲压模具设置无数个凹陷部,只要仅在特定部位设置下特定部位形成部及上特定部位形成部即可,因而能够抑制冲压模具费上升。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中,避让部的深度设定为比附着于坯料的异物的直径大。即便异物附着于坯料,该异物也会被收纳于避让部,因此就更不必担心会在特定部位留下凹凸。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中,下特定部位形成部从下模的一般面突出或者凹入,上特定部位形成部从上模的一般面凹入或者突出。由于存在避让部,因此担心特定部位会出现波状起伏。但是,在利用下特定部位形成部和上特定部位形成部夹住坯料时,沿着成形面的张力就会施加于坯料。由于该张力的原因,特定部位就会变平。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为一种拉深成形品,该拉深成形品利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冲压模具进行拉深成形并形成有特定部位。该拉深成形品不会在特定部位留下凹凸。能够使产品成品率提高,并能够降低拉深成形品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冲压模具的剖视图;
图2是图1的2部分放大图;
图3是图2的3-3向视图;
图4是表示拉深成形前的形态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302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托板机构
- 下一篇:一种基于双光路补偿的光波导电压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