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类降低眼压的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1310032150.6 | 申请日: | 2013-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193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发明(设计)人: | 韩冰;王爽;王斓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冰 |
主分类号: | C07D487/04 | 分类号: | C07D487/04;A61K31/519;A61P2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30021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类 降低 眼压 化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类降低眼内压力的化合物及其可药用盐和其类似物,由上述化合物及其可药用盐和其类似物制备的药物组合物,以及所述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盐及其类似物在制备降低眼内压力的药物中的用途。
背景技术
眼内压力(IOP)因各种原因升高是一种危害全世界人类健康的眼部疾病,患者的主要表现为眼内压力短期或是长期增高。由于眼压升高会导致不可逆性的视觉损失,因此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致盲眼病。
目前科学界对于降低眼压的发病原因尚无定论,公认为由多种原因造成,目前临床上在降低眼压的药物的治疗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由于患者群体很大且危害很大,亟需一种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
本发明人制备了一组化合物及其类似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盐,这组化合物及其类似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盐在制备降低眼压的药物上有意想不到的出色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组化合物及其类似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盐的制备及其在制备降低眼压的药物中的新用途。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类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盐及其类似物,所述化合物的结构如下:
其中R1选自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苄基;R2选自氢,卤素取代基,氯,溴,氟,碘以及羟基;R3选自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
本发明具体制备了下述3个化合物:
化合物(A);
化合物(B);
化合物(C);
本发明所述化合物的合成路线如下:
其中R1选自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苄基;R2选自氢,卤素取代基,氯,溴,氟,碘以及羟基;R3选自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
本发明所述化合物或其药用盐及其类似物在制备降低眼压的药物中的用途,具体为可降低由各种原因引起的眼内压升高。
本发明所述化合物及其类似物或其可药用盐可以制备成经局部给药,胃肠道给药或是非胃肠道给药的各种制剂。所述制剂包括普通制剂、控释制剂、靶向制剂等。所述的局部给药制剂为经过器官给药的粉针剂、水针剂、微球制剂、纳米制剂、脂质体制剂、树枝状高分子制剂、植入体、聚乙二醇修饰制剂、水凝胶制剂等。所述的非胃肠道给药制剂为适宜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骨髓注射、透皮给药、粘膜给药以及吸入给药的剂型。
本发明人研究发现:此类化合物可极大地缓解高眼压症状,从药效学实验的结果看,此类化合物的降压的效果超出目前临床应用的药物。此新化合物的开发将为对未来高眼压患者的恢复起到很大的作用。对于解除病患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大的意义。
附图说明
图1:化合物(A)的核磁图谱。
图2:化合物(B)的核磁图谱。
图3:化合物(C)的核磁图谱。
具体实施方式
制备实施例
制备实施例1(化合物A即化合物A9的制备)
化合物A1和Br2生成化合物R,R催化A2生成化合物A3,A3与a1在碳酸钾和二甲基甲酰胺催化下于50度下反应3小时,生成A4,化合物A4在a2和a3的催化下,通入碘的异丙醇中回流生成化合物A5,在氢氧化钠的乙醇水溶液中,常温反应24小时生成A6,在硼氢化钠的乙醇溶液中室温生成A7,在二氯甲烷中,a4、1-羟基苯并三唑、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催化下生成A8,化合物A8在氯化铁和二氧化硅30度催化下生成化合物A9。
制备实施例2(化合物B即化合物B9的制备)
化合物B1和Br2生成化合物R,R催化B2生成化合物B3,B3与b1在碳酸钾和二甲基甲酰胺催化下于50度下反应3小时,生成B4,化合物B4在b2和b3的催化下,通入碘的异丙醇中回流生成化合物B5,在氢氧化钠的乙醇水溶液中,常温反应24小时生成B6,在硼氢化钠的乙醇溶液中室温生成B7,在二氯甲烷中,b4、1-羟基苯并三唑、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催化下生成B8,化合物B8在氯化铁和二氧化硅30度催化下生成化合物B9。
制备实施例3(化合物C即化合物C9的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冰,未经韩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3215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