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引诱稻纵卷叶螟的组合物及其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032174.1 申请日: 2013-01-28
公开(公告)号: CN103070171A 公开(公告)日: 2013-05-01
发明(设计)人: 刘芳;程建军;张佩;周兴扬 申请(专利权)人: 扬州大学
主分类号: A01N37/40 分类号: A01N37/40;A01N35/02;A01N31/02;A01P19/00
代理公司: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代理人: 卢亚丽
地址: 225009 ***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引诱 稻纵卷叶螟 组合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寄主植物组分与性信息素组配引诱稻纵卷叶螟的配方,并涉及该配方的用途。 

背景技术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üenée是我国水稻上常发生的一种迁飞性害虫,对水稻生产造成严重威胁。该虫的幼虫在水稻分蘖期或孕穗-抽穗期取食为害嫩叶或剑叶,尽管分孽期为害水稻有较强的补偿能力,但在水稻生长后期仍会造成较大的损失。 

生产上针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主要依赖化学杀虫剂,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今,农民防治稻纵卷叶螟主要使用甲胺磷农药,由于甲胺磷属于高毒有机磷农药,农业部第322号公告,2007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在市场销售和使用甲胺磷。近年来,己有许多研究反映常用杀虫剂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下降,稻纵卷叶螟对一些杀虫剂如杀虫单、甲基对硫磷和溟氰菊酷产生中低水平的抗药性。并且化学防治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如:(1)生产成本提高;(2)农药生产过程造成附近地区的大气、水源等的点源污染;农药使用后造成农业土壤环境和江湖水系的非点源污染,导致环境污染和对农田生态系统的破坏;(3)农药残留对人类及家畜生命安全的威胁;(4)微生物农药和生物技术在防治中的作用仍不乐观:微生物农药阿维菌素、苏云金杆菌Bt对环境安全,但作用缓慢。 

稻纵卷叶螟性信息素是由雌虫释放用来引诱雄虫进行交配的物质。目前,稻纵卷叶螟性信息素组分已经得到鉴定,其组分为顺11-十八碳烯醛、顺13-十八碳烯醛、顺11-十八碳烯醇和顺13-十八碳烯醇的混合物,各组分间的配比为60ug:500ug:60ug:120ug时引诱效果较好(本发明所用性信息素组分即为上述配比)。但因其只能引诱雄虫,在生产上还达不到防治的效果,所以目前对它的利用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 

开展稻纵卷叶螟的无公害防治迫在眉睫,利用植物挥发物与昆虫性信息素协同作用进行害虫防治是一种新型防治手段,具有选择性强,用量微,对环境生态安全,保护自然天敌,无农药抗性等优点。并且国内外已有许多成功案例,如Deng等(2004)发现在棉花田和白菜田中,甜菜夜蛾雌性性信息素与己烯乙酸酯(Z)-3-hexenyl acetate或苯乙醛的混合物比单性信息素吸引更多的雄虫。苯甲醛benzaldehyde和水杨酸甲酯methyl salicylatehe和同种性信息素结合可以诱捕到更多的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L.)和忽布疣蚜Phorodon humuli(Schrank)。本发明围绕当前水稻生产中面临的迁飞性害虫——稻纵卷叶螟,研究植物挥发物与稻纵卷叶螟性信息素的协同增效作用,开展稻纵卷叶螟的防控诱杀技术研究,项目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生产指导意义。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稻纵卷叶螟性信息素只能引诱雄虫,难以达到防治效果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引诱稻纵卷叶螟的新配方,该新配方是由寄主植物组分与性信息素组配,可以显著提高引诱雄蛾的数量,并同时可以引诱雌蛾。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引诱稻纵卷叶螟的组合物,是由水杨酸甲酯与稻纵卷叶螟性信息素组成。其中,水杨酸甲酯与稻纵卷叶螟性信息素的比例范围为1ug:1ug至100ug:1ug。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组合物在综合防治稻纵卷叶螟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组合物经验证可以显著提高引诱雄蛾的数量,并同时可以引诱雌蛾(详见表15和表16)。该配方可制作成不同类型诱芯用于生产防治,在减轻稻纵卷叶螟的为害中得到应用,对稻纵卷叶螟进行有效预测和诱杀防治。并可以解决稻纵卷叶螟单性信息素组分只诱集稻纵卷叶螟雄成虫的问题,达到全面控制虫害的效果,并可以提高引诱的效率,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稻谷生产中的农药污染和残留问题,为我国的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做出贡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组合物的筛选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发明组合物的筛选过程如图1所示。 

1、寄主植物挥发物组分的确定 

稻纵卷叶螟寄主范围广泛,包括水稻、玉米、甘蔗、小麦、高粱等禾本科作物和一些禾本科杂草,水稻是其最适宜的寄主。水稻植株中挥发性次生物质对稻纵卷叶螟的行为有明显影响。我们通过查阅大量文献,选择了42种植物挥发物组分(包括23种脂肪族化合物、4种芳香族化合物、10种单萜类物质和5种倍半萜类物质)进行研究。这些挥发性物质主要来源于水稻、玉米、小麦等禾本科植物(详见表1)。 

表1  化学样品名称、编码、纯度和来源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321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