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压密封金属软管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32321.5 | 申请日: | 2013-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152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2 |
发明(设计)人: | 蒋兰芳;刘红;刘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L11/16 | 分类号: | F16L11/16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王兵;黄美娟 |
地址: | 310014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压 密封 金属软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压密封金属软管。
背景技术
金属软管因具有可自由弯曲、耐老化和耐腐蚀等性能,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化工、航空、造船及建筑领域。
目前常用的金属软管,通常由金属波纹管外加金属网套等结构组成,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200920241411.4公开的一种“高温高压金属软管”,包括接管和金属波纹管,所述的金属波纹管的外面缠绕钢丝,钢丝外面套有一层或多层金属网套。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03256827.4公开的一种“一种高压金属软管”,包括接头芯的一端装有螺母,另一端连接波纹管及网套。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03263791.8公开的一种“高温高压金属软管”,包括接管两端分别连接的高压法兰和加密波纹管,金属网套包覆于波纹管的外层和接管上。中国发明专利号200310103472.1公开的一种“一种输送流体的金属软管”,包括金属波纹软管和在金属波纹软管外面套装的金属软管网套,两端接头联结,在金属软管网套的外面套有与接头固定连接的金属防护管。该金属防护管是材质、波形不限的金属波纹管。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号96231432.3公开了一种“密封型可伸缩金属软管”,一种用于设置在发动机和排气管间的联接管道上的、具有密封功能的、外表面呈圆形的、可伸缩金属软管,包括一圈圈相互联接的联接环与位于软管两端的法兰,联接环的相互联接后,其内部构成接近密封状态的通道,联接环的外形呈圆形,每个联接环之间有位于外面的外间隙与位于内部的内间隙。该发明中,联接环的相互联接后,其内部只能构成接近密封状态的通道,由于没有设置专门的密封装置,不能完全保证密封,因此该金属软管能够满足排出发动机废气的使用要求,但不能用于高压液体或密封要求更高的高压气体的输送。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号02217162.2公开了一种“金属螺旋套管”,它包括多个管节,各管节是用连续的带状金属条以一螺旋倾斜角连续绕制而成的,每个管节均在纵剖面上呈∽形,包括一第一表面、一与第一表面错开的第二表面、一从第一表面向下弯折的下钩和一从第二表面向上弯折的上钩,相邻两管节的下钩和上钩相互扣合而形成螺旋延伸的金属套管。该金属螺旋套管可广泛用于电线、电缆或软管等线管的保护。但是没有考虑密封问题,且由于上钩和下钩的相互扣合没有充分考虑金属套管轴向和径向的强度问题,不能用于高压液体的输送。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金属软管存在的结构强度不高且不利于输送高压流体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压密封金属软管。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高压密封金属软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从里到外依次设置的密封层、金属互套管和弹性保护层,所述的金属互套管由连续的金属带以一螺旋角连续绕制而成,所述金属带的纵剖面呈类S形;所述纵剖面的一端设有第一钩,其另一端设有第二钩,所述的第一钩上有第一回转部,所述的第一回转部上有第一插入部,所述的第二钩上有第二回转部,所述的第二回转部上有第二插入部;所述的金属带上的第一钩与相邻的金属带上的第二钩相互套合扣紧,所述的第一插入部插入、抵紧所述的第二回转部,所述的第二插入部插入、抵紧所述的第一回转部;所述的第一插入部或第二插入部上设有起缓冲变形作用的波浪起伏。
进一步,所述的第一钩与第二钩的连接部位呈倾斜状。
进一步,所述的第一钩与第二钩的尾部均设有扣合牢固的圆形回钩结构。
进一步,所述的金属管为圆形空心管。
进一步,所述密封层为内管壁光滑的圆形空心管。
进一步,所述弹性保护层为外管壁呈波浪型的圆形空心管。
进一步,所述密封层采用高回弹性密封材料制成;所述弹性保护层采用高回弹性材料制成。
本发明所述的金属互套管可采用不锈钢钢带或镀锌钢带,耐腐蚀性能好。
本发明所述弹性保护层采用高回弹性材料,断面形状呈波浪型,保证了金属软管的耐磨、抗弯性能,并进一步提高了金属软管的承压能力。所述密封层采用高回弹性密封材料,保证了金属软管的密封性,且内管壁光滑,能够降低流体在管内的流动阻力,减小压力损失,提高传输效率,并延长金属软管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结构简单、承载能力强、压力损失小且满足高压、密封要求,可用于输送高压流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横截面示意图。
图3是金属互套管的金属带的纵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3232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