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湘鲶的人工繁育和养殖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032418.6 申请日: 2013-01-29
公开(公告)号: CN103960170A 公开(公告)日: 2014-08-06
发明(设计)人: 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 易湘开
主分类号: A01K61/00 分类号: A01K61/00;A23K1/18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414200 湖*** 国省代码: 湖南;4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人工 繁育 养殖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特种水产品的人工繁育和养殖技术,其方法是从江河水域中捕获野生湘鲶鱼种,根据湘鲶的生物学特征、生活习性和生长特点,人工模拟湘鲶繁殖、生长的自然环境,进行人工繁育和养殖。

背景技术

洞庭湖区的渔民和商贩,一直认为在湘、资、沅、澧四水水域的大口鲶有两种,一种为常见的大口鲶,俗称“洼子”,另一种为湘鲶,也称“青边洼子”。两种鲶鱼在形态特征和经济性状上有明显的区别,应为两个品种或为亚种,但至今未被水产学术界及生物学专家认同。而事实上,两种“洼子”不仅在形态上存在明显差异,而且在销售价格上也截然不同,湘鲶为南方大口鲶的3—5倍。水产商贩和消费者对湘鲶非常信赖,市场行情历来看好,为此,东山洞庭湖大口鲶良种繁殖场从2009年开始,从长江及湘江、资水、沅水收集湘鲶亲本180尾,进行专池培育。2011年人工繁殖成功,孵化湘鲶30万尾,培育湘鲶大规格鱼种18万尾,分送给湖北、华容、岳阳、沅江等地养殖户试养,养殖面积120亩,网箱180口,并进行了池塘单养,混养及网箱成鱼养殖试验,同时还做了两种鲶鱼养殖对比试验,2012年冬起捕湘鲶30万斤,销售价格为30—60元/kg,是常规鲶鱼的2.5—5倍,深受群众喜欢。

发明内容

1、生物学特征研究与发现。⑴ 外形特征。湘鲶体型相对南方大口鲶较长,尾柄占体长的60%,体长为体高的5.8—6.8倍,头长为体长的6.2—6.6倍。口裂较南方大口鲶小,呈椭圆形,口裂在眼径之后,体色,苗种阶段为青灰色,无花纹,成鱼阶段大部分为绿黄色,少量仍保持着苗种阶段的青灰色,最显著的特征为臀鳍边缘为青黑色,而且性状特征遗传稳定,故称之为“青边洼子”。⑵ 生活习性。 湘鲶生活在湘江、资江、沅江、澧水以及长江上游,尤其喜欢栖息在水面较窄、常年流水、含氧较高、底栖生物丰富的河段,湘鲶生性活泼,喜逆水游泳,与大口鲶温顺的习性有明显差别。⑶ 生长特点。 湘鲶在鱼苗阶段以浮游动物为主,鱼种阶段摄食小鱼虾,人工饲养摄食鱼糜。湘鲶没有南方大口鲶那样贪食,常见饱和度为50%—60%,第一年生长速度不及大口鲶,最大个体不过1kg,而大口鲶头年可长至2.5-3kg,第二年生长速度加快,一般250g的湘鲶鱼种可长至3-3.5kg,湘鲶摄食水温明显高于大口鲶,在水温20℃以下,摄食量减少,15℃以下基本不摄食,湘鲶适合高密度饲养。2、人工繁育技术。⑴ 人工繁殖。在4月底到5月中旬,选择性腺成熟的雌雄亲鱼,雌雄按一定比例配对,在水温18℃的条件下,分两次人工注射LRH-A等催产药物,第一次为总剂量的1/5,第二次注下余量,将注射了催产药物的湘鲶亲鱼置于产卵池中,在水温18—24℃的条件下,受催产药物刺激的亲鱼,6—10小时后相继发情追逐,此时将亲鱼捕起进行人工受精,用乙烯网片制成60x100cm的着卵板,将受精卵均匀撒播于着卵板上,置入孵化池中孵化。在水温20—24℃条件下,48—56小时后脱膜出鱼花。⑵ 鱼苗培育。 采用5×20米的水泥池,事先清洗干净用生石灰水或高锰酸钾彻底消毒,待毒性消失后,施用生物肥,培肥水质,透明度保持25—30厘米,经试水后即可发花,每平方米放湘鲶鱼花500—1000尾,每天分2—3次投喂水蚤及红虫,视其饵料的丰欠,辅以一定量的人工颗粒饵料,培育10—15天后,鱼花长至3—4厘米,即分池转入鱼种培育。⑶ 鱼种培育。 用水泥池或土池,面积100—667㎡,放苗前严格清池、消毒,并用生物肥料或有机肥培养水质,使池水中有较丰富的浮游动物,每平方米水面放养3—4厘米规格的鱼苗15尾,每日投饵2—3次,饵料主要为鱼糜及配合颗粒饲养,日饵量为体重的10%左右,使鱼种吃至7—8分饱,注意池水水质变化,每日充氧3—4小时,使池水含氧量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当鱼种长到10—12厘米时,视其密度再度分池。3、成鱼养殖技术。 饲养湘鲶的鱼池与养大口鲶相同,一般单池面积为2—10亩,水深2—3米,进排水方便,养殖用水符合无公害养殖用水标准,鱼池必须经清塘,消毒,尤其是历年发过鱼病的鱼池必须晒池,彻底消毒,待毒性消失后投放鱼种,每亩放养15—20厘米的鱼种500—1000尾,搭配30—50尾鲢、鳙鱼,主要饵料为野杂鱼,冰鲜鱼及配合饲料,日饵量为6%—5%,每天分上午9:30—10:00,下午为17:00—18:30两次投饲,每星期加注新水一次,换水量为1/5—1/6,按天气变化情况和鱼池水质状况,加开增氧机,每月泼洒一次生石灰水,每次用量为15公斤/亩,保持池水“肥、活、嫩、爽”,防止病害发生,促进湘鲶健康成长,正常情况下,每亩成鱼产量可达1000—2500kg,饵料系数为4左右。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易湘开,未经易湘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3241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