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刺留置针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32581.2 | 申请日: | 2013-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854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国强;虞行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普益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5/158 | 分类号: | A61M5/158 |
代理公司: | 上海宏威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0 | 代理人: | 郭春远 |
地址: | 201804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留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国际专利分类A61M5将介质输入人体内或输到人体上的器械技术领域,属于一种医用输注留置针装置,尤其是防刺留置针。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有部分患者需要每天输液,为了减轻患者痛苦,在这种情况下,一次穿刺后连续多日固定在注射部位随时备用的置留针技术开始被广泛重视,但是,由于使用的不锈钢针针管不能长期留在血管中,为避免每天静脉穿刺,现今采用留置针的办法,即留置针穿入血管后因其不锈钢针针管外包有套管、这个套管也将同时在不锈钢针针管的引导下进入血管,然后拨出不锈钢针针管套管留在血管中就可以保留7天左右。然而,随着置留针的应用,也出现了其使用中存在安全隐患的不足,如,使用的留置针的针管在拨出时在出现病人挣扎或医生操作不小心的意外情况下,会造成针尖误伤实施操作医护人员,所以,在给传染病患者使用留置针产品时,医护人员将承担极大的风险。
从已公开的专利文献检索到相关技术较少,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010162187.7一种防针刺伤留置针,留置针针座与导管座配合连接,导管座前端固定套管,套管中间是针管,针座另一端连接排气接头,排气接头有防护帽,导管座内设有一弹性针尖防护件,针管穿过该弹性针尖防护件,针管上设有的针管卡拌直径大于该弹性针尖防护件后壁上的穿针孔,弹性针尖防护件上设有针尖防护卡拌,该针尖防护卡拌可卡在导管座后端设有的导管座卡槽上,当所述针管从导管座拔出时,针尖防护卡拌可脱离所述导管座卡槽,弹性针尖防护件将针管包裹和针管一起拔出导管座。
又如,201020687126.8一种防针刺静脉留置针,由针护套、导管组件、穿刺针组件组成;导管组件包括导管、三通导管座、漏斗、密封塞、软管、三通座、肝素帽、端帽、夹子;穿刺针组件包括穿刺针管、带翼针座和防针刺装置;防针刺装置由连接件、中空滑套和锁合扣组成。
又如,200720039137.3安全型留置针,包括穿刺针、导管、导管座,穿刺针包括槽口针管和侧柄,槽口针管的前部设有侧槽孔,导管座的后部设有弹性保护件,弹性保护件的上部设有向下的卡块,弹性保护件位于卡块前部的长度大于槽口针管位于侧槽孔前部的长度,弹性保护件的下部设有搁置穿刺针的定位槽,穿刺针拔出导管座时,弹性保护件的卡块卡入槽口针管的侧槽孔,使弹性保护件包在槽口针管头部并随穿刺针拔出导管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刺留置针,增加简洁的针尖防护装置等,当针管拨出后针尖被特制的部件包住针尖,即使意外碰到医护人员,在特制部件的保护下也不会引起伤害。
实现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措施在于:管状导管座内部轴向有空腔,该空腔前端连接导管,导管前端有留置针口,导管座后端内腔是鲁尔接头,同时,鲁尔接头后端通过防剌接头连接针座,在针座后部连接回流器。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在针座前端加装防剌接头,以防剌弹片、挂勾和卡绊的相互联动配合,既保证正常使用又安全实现退针时,有效包住针尖并封闭针尖与外界基础,避免使用留置针误伤医务人员的危险,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对现有技术改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部件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防剌接头局部放大结构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的加药口内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导管座部位外接活动翼片的实施例结构局部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鲁尔接头外接固定翼片的实施例结构局部示意图
图7是导管座和鲁尔接头外不接翼片的实施例结构局部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留置针口1,导管2,翼片3,导管座4,针座5,回流器6,加药口7,防剌接头8,护帽9,鲁尔接头10,挂勾11,挂勾轴12,啦叭芯13,卡绊14,防剌弹片15,助力点16,外圆锥17,针管18,软管19,芯腔2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3所示,管状导管座4内部轴向有空腔,该空腔前端连接导管2,导管2前端有留置针口1,导管座4后端连接鲁尔接头10,同时,鲁尔接头10后端通过防剌接头8连接针座5,在针座5后部连接回流器6。
导管座4外壁开加药口7,加药口7外加盖护帽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普益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普益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325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