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瘤状结构堆叠式碳纳米管宏观体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33538.8 | 申请日: | 2013-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044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王睿;钟小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1/02 | 分类号: | C01B31/02;B82Y40/00 |
代理公司: | 武汉荆楚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15 | 代理人: | 王健;刘牧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构 堆叠 纳米 宏观 及其 制作方法 | ||
1.一种瘤状结构堆叠式碳纳米管宏观体,所述碳纳米管宏观体为碳纳米管的聚集体,且相邻的碳纳米管相互缠绕,其特征在于:
所述碳纳米管宏观体由多个瘤状的碳纳米管簇堆叠而成,相邻的碳纳米管簇之间通过碳纳米管连接;
所述碳纳米管簇由碳纳米管缠绕而成,且碳纳米管簇内的碳纳米管均匀分布;
所述碳纳米管簇之间分布有微米级空隙,碳纳米管簇内的碳纳米管之间分布有纳米级空隙,且微米级空隙的数量小于纳米级空隙的数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瘤状结构堆叠式碳纳米管宏观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米级空隙的大小为1–15um,纳米级空隙的大小为20–500n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瘤状结构堆叠式碳纳米管宏观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纳米管簇内的碳纳米管的密度大于碳纳米管簇之间的碳纳米管的密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瘤状结构堆叠式碳纳米管宏观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纳米管宏观体的体积密度为0.3g/cm3–1.0g/cm3,孔隙率为40%–85%。
5.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瘤状结构堆叠式碳纳米管宏观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作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先将碳纳米管放入混料机中进行混合以得到均匀的混合料,再将混合料放入模具中;
第二步:先对模具中的混合料进行压制,压制方式为双向加压或等静压,再保压,保压结束后即可获得所述瘤状结构堆叠式碳纳米管宏观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瘤状结构堆叠式碳纳米管宏观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步中,先将碳纳米管、润滑剂放入混料机中进行混合以得到均匀的混合料;
所述润滑剂与碳纳米管的用量比小于等于5%,所述润滑剂为石墨烯、石墨烯微片、片状石墨、导电石墨或硬脂酸锌。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一种瘤状结构堆叠式碳纳米管宏观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作方法还包括后处理工艺,该后处理工艺为:先将获得的碳纳米管宏观体置于惰性气氛或者真空环境中,再在高温下进行石墨化处理,石墨化处理温度为1500–3500℃,石墨化处理时间为1–180 min,石墨化处理结束后即可获得石墨化碳纳米管宏观体。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一种瘤状结构堆叠式碳纳米管宏观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步中:所述混合时间为2–4h;
所述第二步中:所述压力大小为50Mpa–1000MPa,所述保压时间为10s–60s。
9.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一种瘤状结构堆叠式碳纳米管宏观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纳米管为单壁碳纳米管、双壁碳纳米管、多壁碳纳米管或其混合物;所述碳纳米管的纯度为60%–100%。
10.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一种瘤状结构堆叠式碳纳米管宏观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纳米管为经过酸处理的功能化碳纳米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东风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33538.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