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尘螨过敏原Derf24和Derf25及其基因和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33790.9 | 申请日: | 2013-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145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赖仞;安输;容明强;李东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K14/435 | 分类号: | C07K14/435;C12N9/90;C12N15/12;C12N15/61;A61K39/35;A61P37/08 |
代理公司: | 昆明今威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15 | 代理人: | 杨宏珍 |
地址: | 65022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过敏原 derf24 derf25 及其 基因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尘螨过敏原Der f 24和Der f 25及其基因和应用,属于生物医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过敏性疾病(如哮喘、过敏性鼻炎等)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世界各国过敏性疾病的总发病率高达10-30%,是当前世界性的重大卫生学问题,目前我国现有哮喘患者2000多万,过敏性鼻炎患者5000多万,并且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呈上升趋势,近二十年来发病率几乎翻了一倍。在引起过敏性疾病的众多吸入性过敏原中,尘螨是导致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最重要因素。自从Voorhorst和Spieksma(1964)首次证实尘螨及代谢产物是屋尘中的主要过敏原以来,世界各国(欧美国家、日本、中国等)变态反应学工作者通过大量调查也一致证实尘螨是世界性的主要变应原。尘螨在过敏性疾病患者特异性免疫诊断中阳性率约70-80%。自从Noon和Freeman(1911)首次应用梯牧草花粉变应原浸液(allergen extract)用于治疗花粉症以来,脱敏治疗至今已有90多年的历史。随着对变态反应疾病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以及免疫治疗机制的进一步了解,WHO(1997)建议将变应原浸液改称为变应原疫苗(allergen vaccine),并且在《WHO有关免疫治疗的指导文件》(1998)指出:(1)鼓励应用和发展标准化的变应原疫苗;(2)成功的免疫治疗取决于高质量的变应原疫苗。因此,研制出新一代高效变应原疫苗仍是国内外该领域研究热点。
由于尘螨系医学节肢动物,结构和成份复杂,尽管目前人们在尘螨数百种蛋白中已初步鉴定出16种过敏原成份,研究显示尘螨含有的过敏原多达30余种。就某一个尘螨过敏病人而言,他可能仅对尘螨中的一类或数类过敏原蛋白产生过敏反应。而目前在临床上用于尘螨过敏患者诊断和脱敏治疗的仍然为尘螨粗浸液,其中含有大量对患者非特异的过敏原及其它杂质,这严重阻碍了尘螨过敏原试剂标准化的制定及其在临床上的使用。所以进一步探明尘螨过敏原的确切组分,将会为尘螨过敏患者带来个体化的脱敏治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两种尘螨过敏原Der f 24和Der f 25基因及其应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Der f24属于一类alpha-actinin蛋白家族,由885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约90 kDa。其氨基酸序列(SEQ ID NO:1)如下:
MTQDGYMQQEEEEWEREGLLDPAWEKQQRKTFTAWCNSHLRKAGTQIDNIEEDFRNGLKL 60
MLLLEVISGETLGKPDRGKMRFHKIANVNKALDFIESKGVKLVSIGAEEIVDGNSKMTLG 120
LIWTIILRFAIQDISVEEMTAKEGLLLWCQRKTAPYKNVNVQNFHLSWKDGLAFCALIHR 180
HRPDLIDYGKLRKDNPMDNFNLAFDVAEKHLNIPRMLDAEDVVYTAKPDERAIMTYVSWY 240
YHAFHGAQQAETAANRICKVLKVNQDNERLMEEYERLASDLLEWIRRTTPWLENRTTDNT 300
LPGTQKKLEEFRSYRRQHKPPRVEQKANLETNFNTLQTKLRLSKRPAYMPSEGKMVSDIT 360
GAWKGLESAEKGFEEWLLSEMMRLERLDHLAQKFKHKADIHEEWTQGKEEMLVSHDFRQC 420
KLNEIKALKKKHEAFESDLAAHQDRVEQIAAIAQELNALGYHDIASINARCQRICDQWDR 480
LGTLTTRRRQALDEAEQILEKVDLFHLEFAKRAAPFNNWLDETREDLVDMFIVHSIEEIQ 540
QLIDAHESFKNTLGEADKEYKTIVGLAQEVQPMATQYQIPGGLENPYTTLTPEVITTKWR 600
DVKQLVPQRDHTLQTELIRQQCNENLRRQFAEKANVVGPWIERQMDAVTAIGMGMQGTLE 660
DQLQRLHEYDQAVVQYRPHVDDLEKIHQEVQEAMIFENRYTQYTMETLRVGWEQLLTSIH 720
RNINEVENQILTRDSKGITQEQLNEFRTSFNHFDKKRTGRLAPEEFKSCLVSLGYNIRND 78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3379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