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沉降式并仿海草复合结构产卵礁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34757.8 | 申请日: | 2013-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987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王磊;王云龙;石建高;刘永利;李灵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3 | 代理人: | 宋缨;孙健 |
地址: | 20009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沉降 海草 复合 结构 产卵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人工鱼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沉降式并仿海草复合结构产卵礁。
背景技术
建造投放人工鱼礁是构建海洋牧场,修复海洋生态资源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我国的造礁途径主要利用石料及钢筋混凝土构件建设人工鱼礁,钢筋混凝土构件作为人工鱼礁单体,其结构牢固、强度大,可以制成各种各样形状和大小,易于组合。混凝土人工鱼礁可以产生紊流效应,吸引多种鱼类在礁体附近定居,并可为底栖附着性藻类提供附着基质,发挥礁体的藻场修复功能,形成良好的海底生态群落;但简单的混凝土礁体表面坚硬且较为光滑,使藻类等附着生物难以在短时间内附着生长,而且我国沿海海区底质多为泥沙底质,目前投放的人工鱼礁礁体基本没有特定的设计来防止礁体在海底的沉降和冲於作用,因此礁体在投放之后礁体会沉降与淤泥之中,或者海流冲积的泥沙也会堆积于礁体的迎流面,甚者会充满礁体内部,影响礁体发挥作用,因此,本设计利用聚乙烯纤维仿拟海草,结合混凝土结构礁体,利于礁体投放后快速发挥效果,并与礁体底部设计支架结构防止礁体沉於。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沉降式并仿海草复合结构产卵礁,由钢筋混凝土材料结构以及聚乙烯材料制成仿海草结构,可以诱集鱼类,并为鱼类繁殖产卵提供附着物,为海洋鱼类创造栖息地,礁体底部设计结构可以防止礁体在泥沙底质海区埋於沉降,更好的发挥人工鱼礁增殖修复海底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生态资源的作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防沉降式并仿海草复合结构产卵礁,包括混凝土框架和仿海草结构,所述混凝土框架是一个由若干块水平布置的混凝土板和用于将水平布置的混凝土板均匀分隔成若干空间的竖直布置的混凝土板组成,所述竖直布置的混凝土板上开有开孔,所述混凝土框架每两片水平布置混凝土板之间竖直连接有仿海草结构,所述混凝土框架下面装有支架。
所述混凝土框架最下层的水平布置的混凝土板成栅格结构。
所述仿海草结构包括三股编在一起的聚乙烯绳,所述三股编在一起的聚乙烯绳穿插仿海草聚乙烯单丝。
所述聚乙烯绳两端分别连接在上下两层水平布置的混凝土板相对面上的不锈钢拉绳环上。
所述混凝土框架成圆柱形,其底面直径2.5m、高度3m,所述竖直和水平布置的混凝土板厚20cm。
所述混凝土框架是钢筋混凝土结构,配筋要求根据国家相关标准。
所述支架高20到30厘米。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由钢筋混凝土礁体结构及聚乙烯单丝仿海草多毛结构组成。
礁体材料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混砂为中砂,含泥量不大于3%,石子砾径范围为0.5cm-2.0cm,含泥量不大于1%,采用具有缓凝减水作用的外加剂。鱼卵附着多毛结构采用聚乙烯绳索加工而成。
有益效果
本发明礁体的优点在于,礁体底部设计支架防止或减少混凝土礁体在多淤泥、泥沙底质海区造成礁体主体的沉降以及海流冲积造成的埋於,礁体主体结构为柱体框架型,内部装配数条聚乙烯绳索制成多毛仿水草结构。此结构可发挥人工鱼礁礁体的集鱼诱鱼及鱼卵附着功能。
本发明中礁体整体为圆柱形钢筋混凝土框架,其结构可以产生良好的流态效应,吸引鱼类聚集;礁体由三层混凝土板组成,中间拉有三股聚乙烯绳,并穿插聚乙烯单丝制成的仿海草结构。底部有大约20-30cm左右的支架,在泥沙底中支撑礁体,防止礁体陷入泥沙,底板为栅格结构,防止泥沙在上面淤积。礁体中间又混凝土板隔开,增加礁体结构的复杂性,并设计开孔,增加礁体的透水性能以及流态的多样性;整个礁体的设计结合诱导型鱼礁及增殖型礁的特点,以吸引鱼类聚集并提供藻类附着,使鱼类能集于此觅食,产卵,从而形成良好的海洋牧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礁体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礁体正视示意图。
图3为发明礁体混凝土框架的正视示意图。
图4本发明礁体底面示意图。
图5本发明聚聚乙烯单丝仿海草结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3475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