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脊柱后路小切口椎旁肌间隙入路的暴露器械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35412.4 | 申请日: | 2013-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267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曹晓建;李海俊;谢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02 | 分类号: | A61B17/02;A61B17/56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缪友菊 |
地址: | 21002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脊柱 后路 切口 椎旁肌 间隙 暴露 器械 | ||
1.一种脊柱后路小切口椎旁肌间隙入路的暴露器械,其特征在于,包括棘突侧椎板拉钩和与其配合使用的椎板外侧拉钩,所述棘突侧椎板拉钩由第一手柄和第一拉钩体构成,所述第一拉钩体为呈L型金属条,所述第一拉钩体的一端与第一手柄连接,另一端向靠近第一手柄方向弯折,端部沿第一拉钩体宽度方向设有水平齿部件,所述水平齿部件位于所述第一拉钩体的另一端靠近第一手柄的一侧且与端部的夹角为钝角;所述椎板外侧拉钩由第二手柄和第二拉钩体构成,所述第二拉钩体为呈L型的金属条,所述第二拉钩体的一端与第二手柄连接,另一端设有向远离第二手柄方向弯折的舌状凸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后路小切口椎旁肌间隙入路的暴露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钩体包括第一水平段和第一垂直段,所述第一水平段与第一垂直段的夹角为80±10度,所述第一手柄与第一水平段之间呈165±15度的折角,所述第一手柄位于第一水平段与第一垂直段相对的一侧,所述第一拉钩体的另一端向靠近第一手柄方向弯折10±10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后路小切口椎旁肌间隙入路的暴露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拉钩体包括第二水平段和第二垂直段,所述第二水平段和第二垂直段的夹角为100±10度,所述第二手柄与第二水平段之间呈165±15度的折角,所述第二手柄位于第二水平段与第二垂直段相对的一侧,所述第二拉钩体的另一端的舌状凸起向远离第二手柄方向弯折10±5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脊柱后路小切口椎旁肌间隙入路的暴露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的连接端均呈鱼嘴状的扁平结构,所述第一拉钩体与第二拉钩体厚度均为2±1mm,宽度均为25±10mm;所述第一水平段和第二水平段的长度均为100±50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脊柱后路小切口椎旁肌间隙入路的暴露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垂直段的长度为40±10或60±10mm,所述第一拉钩体的另一端向靠近第一手柄方向弯折的长度为10±5mm,所述水平齿部件的齿的长度为5±2m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脊柱后路小切口椎旁肌间隙入路的暴露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垂直段的长度为55±10或75±10mm,所述第二拉钩体的另一端设有两个长度为5±2mm的舌状凸起。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脊柱后路小切口椎旁肌间隙入路的暴露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的握持部的外表面上刻有交叉的细条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3541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