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抗疲劳结晶罐换热笼管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35947.1 | 申请日: | 2013-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660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李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天金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1B3/00 | 分类号: | C11B3/00;A23D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60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疲劳 结晶 罐换热笼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产品,广泛适用于食用油脂工程精炼工序冬化脱蜡脱脂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食用油脂,除了供给人体热能和必需的脂肪酸外,尚可提供食品的色、香和味,增进适口性和饱食感,递送人体需要的脂溶性物质如维生素A、D、E和K等。油脂在人体生理机能上,特别对癌症、冠状动脉疾病的预防,或促进血小板的凝集、血栓的形成以及胆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的增减等均有正负面的作用。故食用油脂在加工成品油上架前,高档一级油必须通过脱胶、脱色、脱酸、脱臭、脱蜡、脱脂等工艺等有害物质给予脱除。脱蜡、脱脂工艺是通过输入食用油结晶罐后,注入冷媒进行对其进行冷却和结晶;将油中含有高熔点蜡质和高熔点固体脂从食用油中结晶后析出,再采用过滤或离心分离操作将其去除。在食用油在脱蜡、脱脂的过程中,采用的设备大部分为结晶罐;小产量的热交换管为盘管,大产量的热交换管为笼管;笼管其结构主要由上、下圈管和直立管焊接而成。上、下圈管通过卷管机加工而成,在加工过程中管材受到拉伸;其抗疲劳度下降。加工成圆形,通过焊接强制成型;笼管在换热过程中,由于热涨冷缩的作用;圆形整体性强,导致在焊接处形成裂纹;引起冷媒液泄露,造成不能正常生产。本项目所涉及的产品,可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项目所涉及的产品,采用不锈钢材料的无缝钢管焊接而成;其结构由上、下圈管、直立换热管、伸缩垫片和螺栓组成,垂直的设置结晶罐筒体内部中心位置。根据热涨冷缩的原理,将结晶罐笼管的上、下圈管断开;在圈管的两端分别进行密封。中间以填充伸缩垫片形成伸缩间隙,通过螺栓进行连接形成一整体;在结晶罐冷媒液在换热过程中,笼管受到热涨冷缩的作用自动调整伸缩垫片的间隙;以免圈管受到巨大拉伸力而形成裂纹。上、下圈管通过排列均匀的直立换热管,进行有序的联通;使冷媒液在笼管内进行周而复始的循环换热。使结晶罐内的食用油达到结晶、养晶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图1为新型抗疲劳结晶罐换热笼管结构原理示意图,图2为圈管结构示意图。
如图1、2所示:冷媒出管1、圈管2、伸缩垫片3、直立换热管4、连接盲板5、冷媒进管6。
具体实施方式:
本项目所涉及的产品如图1所示,两件圈管2通过直立换热管4焊接的的方式联成一体;在上、下圈管2切掉一段,以连接盲板5进行焊接密封;两件连接盲板5之间添加伸缩垫片3,通过螺栓联成整体。上端的圈管2设有冷媒出管1,冷媒出管1上设有连接法兰;便于与冷却系统连接。下端的圈管2设有冷媒进管6,冷媒进管6上设有连接法兰;便于与冷却系统连接。当换热系统的冷媒液从冷媒进管6进入笼管中,通过圈管2、直立换热管4;吸收食用油中的热量,通过冷媒出管1输送到筒体外面。在换热过程中,圈管的热胀冷缩的物理状态通过自动调节伸缩垫片3的间隙;避免冷媒液因热胀冷缩的作用力致使形成裂纹而泄露,从而达到结晶罐笼管免维护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天金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天金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359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圆壶型高效组合沼气池施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低阶煤燃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