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四星形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接线的测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36974.0 | 申请日: | 2013-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695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褚国伟;张关应;周维明;徐凯猛;曹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电力公司常州供电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2 | 分类号: | G01R31/02;G01R29/18;G01R1/28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江海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14 | 代理人: | 张兢 |
地址: | 213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星形 电压互感器 二次 回路 接线 测试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供电系统中电压互感器的检测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四星形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极性接线正确与否的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在供电电网的10kV系统中,为了消除铁磁谐振对电压互感器的不利影响,三相四星形电压互感器(简称三相四PT)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在应用中的接线方法如图4所示。电压互感器在投运之前,必须对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接线的正确性进行测试,确保其二次整组接线正确,否则会导致保护装置误动作等问题,直接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对于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接线正确性的测试,现今较为常用的测试方法是:通过在电压互感器一次侧加入预先设计好的正弦电压波形,再利用万能表等测试工具直接测试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各相(包括零相)电压数值,然后对测得的电压互感器二次电压值进行人工演算分析,来判断电压互感器二次接线的极性、相位等正确性与否。采用传统的测试方法,其不足之处在于:该方法对现场测试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需要测试人员对四星形电压互感器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工作效率较低,且易出错,误判率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采用自制的测试仪方便快捷地对四星形电压互感器的二次回路接线的正确性与否进行测定判断的四星形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极性接线的测试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的四星形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接线测试方法,采用自制的四星形电压互感器二次极性智能测试仪,该测试仪包括一次侧装置、二次侧装置和电源模块,电源模块具有电源输出端;一次侧装置包括用于施加三相不对称电压或单相电压的电压发生电路、控制器、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和信号调理电路;电压发生电路设有电压输入端、电压输出端、驱动信号输入端和电源端;控制器设有第一信号输入端、第二信号输入端、信号输出端和驱动信号输出端;第一无线通信模块设有信号输入端、信号输出端和无线通信端;信号调理电路设有电压信号输入端和信号输出端;二次侧装置包括电压采集变换电路、信息处理器、液晶显示器、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和键盘;电压采集变换电路设有电压输入端和电压信号输出端;信息处理器设有电压信号输入端、键盘信号输入端、第一信号输入端、第一信号输出端和显示信号输出端;液晶显示器设有信号输入端;第二无线通信模块设有信号输入端、信号输出端和无线通信端;键盘设有信号输出端;
一次侧装置的控制器的第一信号输入端与第一无线通信模块的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控制器的第二信号输入端与信号调理电路的信号输出端电连接;信号调理电路的电压信号输入端与电压发生电路的电压输出端电连接;第一无线通信模块的信号输入端与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电连接;电压发生电路的驱动信号输入端与控制器的驱动信号输出端电连接;电压发生电路的电源端与电源模块的电源输出端电连接;使用时,电压发生电路的电压输入端与三相市电电连接;电压发生电路的电压输出端与四星形电压互感器的一次侧电源端三相电连接;
二次侧装置的信息处理器的电压信号输入端与电压采集变换电路的电压信号输出端电连接;信息处理器的键盘信号输入端与键盘的信号输出端电连接;信息处理器的第一信号输入端与第二无线通信模块的信号输出端电连接;第二无线通信模块的信号输入端与信息处理器的第一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液晶显示器的信号输入端与信息处理器的显示信号输出端电连接;第二无线通信模块的无线通信端与一次侧装置的第一无线通信模块的无线通信端无线信号电连接;使用时,电压采集变换电路的电压输入端与四星形电压互感器的二次侧电源端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电力公司常州供电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未经江苏省电力公司常州供电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369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