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深地下室复合外墙结构的施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40146.4 | 申请日: | 2013-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888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赵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江建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2 | 分类号: | E02D17/02;E02D17/04;E02D29/045;E02D31/02 |
代理公司: | 扬州市锦江专利事务所 32106 | 代理人: | 江平 |
地址: | 2252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下室 复合 外墙 结构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超深地下室复合外墙结构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超深(通常指:12m以上)地下室外墙“桩墙合一”施工时,通常先建造地下室围护结构及止水帷幕,然后在地下室围护结构外侧砌筑砖墙,并在围护结构与砖墙间填混凝土,在砖墙外铡粉水泥砂浆后做防水层及防水保护层,做完防水保护层后再绑扎钢筋立内墙模板,浇灌混凝土形成地下室墙体。
另外,在施工外墙防水前,需要先砌筑砖墙,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较大。因此,现有的超深地下室外墙施工造价成本居高不下,还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施工、安全性好、造价低的超深地下室复合外墙结构的施工方法。
本发明包括排列桩柱、冠梁、基坑土方开挖、基坑支护、防水节点施工、防水施工和地下室外墙施工步骤,其特征在于在基坑土方开挖时,设置横向腰梁,所述腰梁与排列的各桩柱之间固定连接;在基坑土方开挖过程中,随时对排列的桩柱之间的基坑内表面施行喷射混凝土;待基坑土方开挖结束后,再对基坑支护结构内表面进行防水层及保护层施工;在所述地下室外墙施工时,在保护层的外表面绑扎地下室外墙钢筋,于钢筋外侧设立地下室外墙内模板,再于保护层的外表面和地下室外墙内模板之间浇筑混凝土,待养护后,拆除地下室外墙内模板。
本发明通过以上施工方法,形成具有一定自防水能力的封闭的柔性防水基层,在建造地下室墙体时,直接在保护层的外表面绑扎钢筋,然后在绑扎钢筋的另一侧设置墙体内模板,再在保护层的墙体内模板之间浇灌混凝土,待养护后,拆除内墙模板,形成地下室墙体。
采用本发明无需设立和拆除外墙模板工序,减少了施工量,节约了建造成本,形成的地下室墙体与基坑支护结构内表面紧密结合,减少了在基坑支护结构内表面和地下室防水基层墙体间隔之间再填充混凝土的施工工序。
另外,本发明在施行喷射混凝土前,将桩柱之间土修成向外起拱,所述起拱的矢高为100mm~15mm。桩间喷射混凝土是对桩间土的防护而设置的,此处很好地利用了拱形受力原理,以提高基坑的强度。
对于超深地下基坑,通常采用高度较大的桩柱,为了防止桩柱发生倾倒,在各桩柱和基坑土方外侧地基之间设置锚杆,横向设置的腰梁部位采用20mm短钢筋在钢筋网十字交点处与钢梁点焊固定,钢筋网应全面包裹槽钢腰梁,并与土壁部位钢筋网相连,腰梁上下与桩身夹角部位及腰梁与土壁之间应采用钢筋网呈45°的角度局部增强桩身与土壁夹角部位增加钢丝网进行局部加强,防止开裂。
附图说明
图1为成形的复合外墙结构平面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向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发明的施工步骤如下:
1、施工准备:技术准备、材料准备。
2、测量定位:按施工图纸放出轴线,放出排桩的各桩位和桩径,挖桩前应按工程轴线(中心线)向四周引出桩心控制点,用牢固的木桩(龙门架)标定。
3、排桩施工:按图纸及规范要求,采用常规工艺施工排桩的各桩柱1。
4、冠梁施工:按图纸及规范要求,采用常规工艺施工桩顶冠梁。
5、基坑土方开挖:分段分层分块进行挖土,先中间后两边,随挖随撑,限时完工。土方开挖时,应注意不能碰撞到基坑内已施工的桩柱,对于桩柱间土,应使用小挖机掏挖,将土整体清理到开阔场地堆放,再进行二次装车转运。
每层基坑开挖完毕,将桩柱1之间土2修成矢高H为100mm~15mm的向外起拱,随即喷射第一层混凝土3。采用湿喷法,施工前在坑壁埋设控制混凝土厚度的标竿,并标记好喷射混凝土的厚度。喷射混凝土时,可根据坑壁土层含水量及挖土速度,添加3%左右的速凝剂。喷射混凝土前,用先清理坡面虚土、松散土,喷射作业分段进行,同一分段内,喷射顺序自下而上。喷射混凝土终凝2h后,即应喷水养护,养护时间宜为3~7h。
初喷混凝土应在边坡修正后尽快进行,以稳定基坑壁面,防止土层出现松弛或剥落。钢筋网处喷后铺设,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间隙不宜小于20mm,待钢筋网铺设完毕后,再进行第二次喷射混凝土。初次喷射混凝土的厚度不小于40mm,第二次喷射厚度宜为50~7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江建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省江建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4014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空心筋板结构磨削刃具
- 下一篇:蓄电池免跨桥铸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