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立式水环真空泵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42242.2 | 申请日: | 2013-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885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李峰;陈子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博山精工泵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17/10 | 分类号: | F04D17/10;F04D17/18;F04D29/08;F04D29/58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马俊荣 |
地址: | 2552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式 真空泵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真空获得设备,尤其是一种立式水环真空泵。
背景技术
水环真空泵是抽气量最大、应用最广泛的粗真空获得设备。由于水环真空泵压缩气体的过程是等温的,故可抽除易燃、易爆的气体,此外还可抽除含尘、含水的气体,正是由于它具有的上述特性,因此,在化工、冶金、煤炭、石油、电力等众多行业,水环泵的应用日益增大。
但水环真空泵又是一种高能耗、低效率的设备。水环真空泵基于其设计原理和结构特点,其运行过程中必须以水为工作液,形成水环以做功。现有的水环真空泵均为卧式结构,转子部件与水平面平行,水环旋转作功过程消耗较大的功率,降低了泵的效率。卧式水环真空泵形体笨重,底盘上必须留有电机安装位置,故耗用原材料多,占地面积很大,安装、维修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立式水环真空泵,其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和安装,制造成本低,占地面积小,工作效率高。
本发明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立式水环真空泵,包括定子部件、转子部件、托架和电机,定子部件包括底座、泵体、分配圆盘和泵盖,转子部件包括泵轴和叶轮,其中,所述泵体固定在其下方的底座上,泵体的上方设有泵盖,泵体的外圆侧面设有进液口,泵盖的上方设有托架,托架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电机和泵盖通过紧固螺栓固定联接,泵体的上端设有止口,止口处固定有分配圆盘,所述转子部件与水平面垂直,转子部件与分配圆盘之间在水平面上沿着与进气口中心线垂直方向有偏心距e,泵轴自上至下依次贯穿托架、泵盖、分配圆盘和泵体,电机与泵轴之间通过用于传递扭矩的联轴器连接,叶轮悬置于泵体的内腔中,叶轮与泵轴之间通过平键联接,泵轴的底端设有锁紧螺母,通过锁紧螺母将叶轮固定在泵轴上,所述泵盖侧面对应的两侧分别设有进气口和排气口,在泵盖上偏心设置机械密封座孔,机械密封座孔的内圆与对应的泵轴的外圆之间设有机械密封件,机械密封座孔的上方开口处固定有机封压盖,托架设有轴承座孔,滚动轴承安装在轴承座孔内,在分配圆盘上偏心设置水中轴承室,水中轴承室内装有水中轴承。
本发明中,所述底座上设有放液通道,放液通道联接放液阀门。
所述机封压盖上设有冷却液口。
所述机械密封座孔的内圆与对应的泵轴的外圆之间的密封可以采用填料式密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转子部件与水平面垂直,使叶轮水平旋转,在水环形成并旋转做工时,节省了势能转换的能量消耗,降低了轴功率,提高了泵的工作效率;
(2)通过采用立式结构,使滚动轴承、机械密封件、水中轴承的径向负载减小,寿命提高,泵的密封性能也更加可靠;
(3)工作液的注入方式由现有的泵盖进液改为直接从泵体进液,减小了液力损失,从而提高泵的工作效率;
(4)通过设置带有水中轴承室的分配圆盘,采用水中轴承取代滚动轴承,增加了泵轴的传动稳定性,使托架上的轴承座孔由现有水环真空泵的两处减少为一处,缩短了托架和泵轴的长度,简化泵的结构,减少了原材料消耗,方便加工和装配,使制造成本降低;
(5)进气口和排气口置于泵的两侧,进、排气互不干扰,并易于安装管路;
(6)叶轮与泵轴之间的配合由现有的过盈热装配合变为本发明中无需加热的过渡配合,叶轮的下部由锁紧螺母固定,因此拆装方便;
(7)底座上设有放液通道,可保证停机时存留在泵体内的工作也通过放液通道和放液阀门全部排净,防止低温下泵被冻裂。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水环真空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立式水环真空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填料式密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机;2紧固螺栓;3托架;4机封压盖;5机械密封件;6水中轴承;7泵体;8锁紧螺母;9放水通道;10放液阀门;11底座;12叶轮;13进液口;14分配圆盘;15泵盖;16水中轴承室;17机械密封座孔;18冷却液口;19泵轴;20滚动轴承;21轴承座孔;22联轴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博山精工泵业有限公司,未经博山精工泵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422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利用单片机控制的步进电机系统及控制方法
- 下一篇:巡视监控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