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杆挖洞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43210.4 | 申请日: | 2013-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557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陆钟华;韩波;江继平;黄振勇;季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电力公司扬州市江都供电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扬州供电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F5/20 | 分类号: | E02F5/2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8 | 代理人: | 奚衡宝 |
地址: | 2252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杆 挖洞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杆挖洞器,属于电杆安装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通常在10kV配电线路工程中,广泛使用钢筋混凝土电杆,且电杆根部直埋于土中固定。然而近年来,10kV线路大量采用多回导线同杆架设,且所使用的导线截面积也大幅增加,从而导致电杆的荷载及根部弯矩也相应增加。此种情况下,电杆根部若采用直埋固定,则为满足相应抗倾覆稳定计算要求,埋深须大幅增加,传统的人工使用长柄锹陶挖成孔的施工方法,很难满足深度和质量要求。由于10kV配电线路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密集,因而所使用的电杆数量尤其庞大,若采用独立基础或钻孔灌注桩基础,则由于数量巨大而导致工程建设费用急剧攀升和建设周期大幅延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缺陷,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但具有很好挖洞效果的电杆挖洞器。
为此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包括杆体(1),杆体(1)下端设尖头(2),杆体(1)上设有处于尖头(2)上部的圆形盘体(3);所述圆形盘体(3)由上下两部分的盘体一(4)、盘体二(5)组成,盘体一(4)、盘体二(5)纵向上形成泥土的进出空间。
所述盘体一(4)、盘体二(5)投影在水平面上时互不交叉。
所述盘体一(4)、盘体二(5)上设沿盘体一(4)、盘体二(5)边缘设置的挡圈(6),挡圈(6)投影在水平面上时形成一整圆形。
所述杆体(1)和盘体一(4)、盘体二(5)的连接点连线经过盘体一(4)、盘体二(5)投影到截面上时的圆心,但和盘体一(4)、盘体二(5)倾斜设置。
所述杆体(1)上设置有若干把手(7)。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具备以下优点:1)此种挖洞器,实际应用中较为灵活简便。其设备加工简单,运输便利,能普遍适应不同地形、地貌条件下的施工操作;2)相比传统的人工挖孔方式,增加了深度且提高效率,且利于保持周围原状土免遭破坏,确保成孔质量;3)采用本发明的挖洞器挖孔施工时一般由5~8人即可,完成一基孔的时间约为0.5~1小时左右,较传统的施工方式,其效率大为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视图。
图中1为杆体、2为尖头、3为圆形盘体、4为盘体一、5为盘体二、6为挡圈、7为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包括杆体1,杆体1下端设尖头2,杆体1上设有处于尖头2上部的圆形盘体3;所述圆形盘体3由上下两部分的盘体一4、盘体二5组成,盘体一4、盘体二5纵向上形成泥土的进出空间。
所述盘体一4、盘体二5投影在水平面上时互不交叉。
所述盘体一4、盘体二5上设沿盘体一4、盘体二5边缘设置的挡圈6,挡圈6投影在水平面上时形成一整圆形。
所述杆体1和盘体一4、盘体二5的连接点连线经过盘体一4、盘体二5投影到截面上时的圆心,但和盘体一4、盘体二5倾斜设置。
所述杆体1上设置有若干把手7。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为:操作人员握持把手7,挖洞器的尖头2首先和土体接触,破开土层,然后通过杆体1旋转盘体一4、盘体二5继续破开土层;为了使破开的土层能及时排泄出来,本发明盘体一4、盘体二5纵向上交错设置,从而形成一纵向空间使泥土能排泄出去,本发明进一步设置挡圈6,能起到以下两个作用:1)对洞内壁进行整修压实,使之变得密实光滑;2)能使破开的土层不会对内壁造成二次影响,确保孔洞质量。本发明连接部倾斜设置,在挖洞器旋转过程中能顺着旋转方向,相比垂直设置其强度更好,具备更长的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电力公司扬州市江都供电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扬州供电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未经江苏省电力公司扬州市江都供电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扬州供电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4321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