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便秘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45487.0 | 申请日: | 2013-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834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贾忠;贺殿;吴晶;梁云;刘渊 | 申请(专利权)人: | 贾忠;贺殿;吴晶;梁云;刘渊 |
主分类号: | A61K36/804 | 分类号: | A61K36/804;A61P1/10;A61K33/26;A61K3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恒高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9 | 代理人: | 高松 |
地址: | 73000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便秘 中药 复方 制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治疗便秘的中药复方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剂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赭石5-10份、当归10-15份、玄明粉3-10份、熟地黄15-20份、地黄15-25份、大黄3-10份、火麻仁15-25份、红花5-10份、桃仁5-10份、升麻1-10份、甘草1-1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便秘的中药复方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剂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赭石9份、当归15份、玄明粉4.5份、熟地黄15份、地黄20份、大黄4.5份、火麻仁20份、红花6份、桃仁9份、升麻3份、甘草3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治疗便秘的中药复方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剂为颗粒剂。
4.一种治疗便秘的中药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配比量称取原料中的当归、红花,粉碎后过孔径为20目的筛,加入质量为过筛后粉末2-10倍的水浸泡0.5-2小时,采用水蒸气蒸馏5-15小时,通过挥发油提取器收集挥发油,过滤分离剩余的药液与药渣,得到药液一;
2)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配比量称取原料中的赭石、熟地黄、地黄、升麻和甘草,粉碎后过孔径为20目的筛,加入步骤1)中得到的药渣,加水回流3次,每次加入的水为药渣质量的3-10倍,每次回流0.5-2小时,回流温度为100oC,提取结束后,过滤分离药液和药渣,得到药液二;
3)将步骤1)得到的药液一和步骤2)得到的药液二合并,用质量百分含量为60-80%乙醇沉淀8-10小时,取上清药液,得到药液三;
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配比量称取原料大黄、桃仁和火麻仁,粉碎后过孔径为20目的筛,加入质量百分含量为50-80%乙醇回流3次,每次加入乙醇质量为药材粉末的2-10倍,每次回流0.3-2小时,提取结束后,过滤分离药液和药渣,得到药液四;
5)将步骤3)得到的药液三和步骤4)得到的药液四合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8-1.36的浸膏,然后在50℃真空干燥10小时,粉碎得到浸膏粉;
6)将步骤1)得到的挥发油中加入质量为挥发油6倍的环糊精进行包合作用,包合温度为60℃,包合1小时制得到挥发油包合物;
7)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配比量称取原料玄明粉,粉碎后过孔径为20目的筛,与步骤(5)得到的浸膏粉、步骤6)得到的挥发油包合物混合后,加入混合粉末质量0.5倍的可溶性淀粉,再加入黏合剂后制成软材;
8)将步骤7)得到的软材过孔径为14目的筛制成湿颗粒,将湿颗粒在40-45℃烘干1小时后用20目筛整粒、分装,得到颗粒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治疗便秘的中药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是加入质量为过筛后粉末8倍的水浸泡1小时,采用水蒸气蒸馏10小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治疗便秘的中药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的加水回流3次过程中,3次加入的水分别为药渣质量的8倍、6倍和6倍,每次回流1小时。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治疗便秘的中药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3)中,是用质量百分含量为70%的乙醇沉淀9小时;
所述步骤4)中,是加入质量百分含量为60%的乙醇回流3次,3次加入60%乙醇的质量分别为药渣质量的7倍、6倍和6倍,每次回流20min。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治疗便秘的中药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的环糊精为β-环糊精。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治疗便秘的中药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7)中的黏合剂为80%乙醇。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药复方制剂在制备治疗便秘的药物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贾忠;贺殿;吴晶;梁云;刘渊,未经贾忠;贺殿;吴晶;梁云;刘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4548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