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层可更换滚轮微针工具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45494.0 | 申请日: | 2013-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700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张亚军;薛领;庄俭;郝俊娇;周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化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37/00 | 分类号: | A61M3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魏聿珠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层 更换 滚轮 工具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控释与皮肤微创装置,特别涉及分层可更换滚轮微针工具。
背景技术:
传统的经皮给药是药物通过表皮通道被动扩散进入真皮,再经毛细血管进入体循环。角质层的阻碍导致大多数药物分子无法通过以及给药最太少,而过于缓慢的释放速度很难达到治疗的目的,为此人们采取了各种措施来破坏角质层以增强皮肤对药物的渗透。由10-2000μm的微针组成的微针阵列是一种相对较新的给药途径,它不仅能够刺穿上层表皮创造出允许药物大分子甚至微粒通过的微米尺寸通道,又不致刺激神经产生疼痛引起临床意义的损伤。
皮肤由外至内分为三层:角质层、表皮层及真皮层。角质层厚约10-20μm,是一层死组织,没有血管和神经,但却是药物经皮吸收的控释层;表皮层位于外皮下约50-100μm处,含有少量活细胞及神经,不含血管;更深处的真皮中含有大量的活细胞、神经及血管。微针是由微细加工技术制成的不同形状、结构及材料的微米级的针,通过在皮肤角质层产生微小孔道来提高药物的渗透性,这是介于皮下注射和透皮贴剂之间的一种给药方式。
一般传统的方法,活性养分只能渗透入表皮的阻隔层,即角质层,效果并不显著只达到约百分之零点三的成效。利用微针微小的针头刺激皮肤,令活性成分有效渗入皮肤,同时微针刺激真皮层,通过皮肤的自愈能力,促进骨胶原增生,可使皮肤表皮层的厚度增生约百分之八,其效果可媲美激光及填充式的整形手术。而微针技术的副作用极低,安全可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分层可更换滚轮微针工具,由于皮肤厚度不同,或者某些治疗阶段需要不同长度的微针,所以本发明分层可更换滚轮微针工具对于不同的皮肤结构,有更强的适应性。
分层可更换滚轮微针工具,其包括:外表周向布置有微针的环形片2,环形片2接触连接构成片状分层滚轮,构成的微针滚轮的两侧连接有连接片1,环形片2和连接片1卡在手柄3中,没有微针的片状滚轮调整片4可替换环形片2以改变微针的数目。
分层可更换滚轮微针工具,其特征在于:环形片2上的微针和滚轮为一体型结构,并且每片上都开有连接孔与连接凸台,每片之间都可进行连接,片状滚轮微针的外侧连接有连接片1,连接片1外侧连接手柄3,调整片4可对环形片2进行替换从而改变环形片2的片数。
微针使用分层设置,环形片2的厚度为0.5mm~3mm,环形片2便于更换,手柄3无需更换,并可更换设置有不同长度的微针的环形片2,设置有不同长度的微针的环形片2可混合使用。
环形片2上的微针的针体为锥台形结构中的一种,为圆锥台或三棱锥台或四棱锥台。
环形片2上的微针锥台顶部尺寸为0.02mm~0.2mm,底部尺寸为0.04mm~1mm,高度为0.2mm~3mm。
片状分层滚轮中环形片2微针的材料为PMMA或其他聚合物材料。
环形片2和调整片4上设置有用于片与片之间相互连接的孔与凸台。
本发明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的效果是:
分层的滚轮微针便于拆卸与更换,对于不同的皮肤结构,更可更换具有不同尺寸与结构的微针针片,并且一体型结构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连接片的示意图。
图3是手柄的示意图。
图4是外表周向布置有微针的环形片示意图。
图5是调整片示意图。
图中:1、连接片,2、环形片,3、手柄,4、调整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参见图4所示,环形片2的外表周向布置有均匀的微针,环形片2和调整片4上开有两个孔,在环形片2和调整片4的两侧中的一侧设置有一个凸台,片与片之间的连接是靠这些凸台与孔的配合完成连接,并且这些孔和凸台不仅起到连接的作用,并可保持连接片1,环形片2和调整片4之间的连接不会产生相对位移。
图2所示的连接片1上一侧有和环形片2连接的孔和凸台,另一侧是和手柄3相连的孔,手柄3和连接片1之间可发生相对转动,可使所有连接的环形片2转动。
图5所示的调整片4没有微针,可对图4所示的环形片2进行替换,从而调整滚轮微针的数目,对不同的治疗起到作用。
片状滚轮微针为一体型结构,生产工艺简单,便于大批量生产,降低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化工大学,未经北京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454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切菜器
- 下一篇:太阳能电池组件用修边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