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导电膜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45883.3 | 申请日: | 2013-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563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周菲;张晟;高育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5/14 | 分类号: | H01B5/14;H01B13/00;H01B1/02;G06F3/041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邓云鹏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电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摸屏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导电膜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触摸屏作为实现人机交互操作的较佳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带有显示屏的电子装置中,而导电膜是其不可或缺的部分。
目前,导电膜包括透明绝缘衬底、导电层和导电网格,透明绝缘衬底和导电层邻接,所述导电网格位于导电层表面,制造导电膜的常用方式为曝光显影方式,通过曝光显影的方式将银盐乳剂层变为导电层,并在其表面形成导电网格图案,并对导电网格图案的布银量、网格线间距、表面方块电阻等各项参数以及导电性微粒的参数作出改变,得到的导电网格网格线之间的间距为600~800μm、方块电阻为200~800Ω/sq;导电网格的金属含量为1.3~1.9g/m2。旨在提高导电膜的导电性能。
但是,现有导电膜存在以下一些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网格线间距较大而导致需要使用较粗的网格线,光性能不佳;方块电阻值较大,降低了电信号的传输速率,加工成触摸屏后反应不灵敏,用户体验感差。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导电膜光性能不佳,方块电阻值大、电信号传输速率慢、反应不灵敏的问题提供一种导电膜及其制造方法。
一种导电膜,包括透明绝缘衬底和形成于所述透明绝缘衬底上的导电网格,所述导电网格的网格线间距为d1、且100μm≤d1<600μm;导电网格方块电阻为R、且0.1Ω/sq≤R<200Ω/sq。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形成于所述透明绝缘衬底一表面的透明绝缘层,所述导电网格嵌入或埋入设置于透明绝缘层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形成于所述透明绝缘衬底一表面的透明绝缘层,所述透明绝缘层形成若干交错的凹槽,所述导电网格设置于所述凹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导电网格的材料选自金、银、铜、铝、锌,镀金的银中的一种或至少二者的合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形成所述导电网格的材料为银、且含银量为0.7~1.8g/m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网格的网格线间距为d1、且200μm≤d1≤500μ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网格的网格线间距为d1、且200μm≤d1<350μ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网格的网格线间距为d1、且350μm≤d1≤500μ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网格方块电阻为R、且1Ω/sq≤R≤60Ω/sq。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网格的网格线宽为d2、且1μm≤d2≤10μ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网格的网格线宽为d2、且2μm≤d2<5μ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网格为均匀布置的规则图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明绝缘层的材料选自光固胶、热固胶或自干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明绝缘层的材料选自无影胶、光学胶或液态光学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明绝缘层的厚度为d4,凹槽宽度为d3,且0.5≤d4/d3≤1.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明绝缘层的凹槽侧设置有改善透明绝缘层力学特性效果和防止透明绝缘层擦伤的保护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明绝缘衬底的材料选自聚对苯二甲酸类塑料、塑胶透明材料、聚碳酸酯或玻璃。
一种导电膜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模具压印,在透明绝缘衬底表面或透明绝缘层表面压印出网格状凹槽,所述透明绝缘衬底与透明绝缘层邻接,且所述模具的网格线间距为d1、且100μm≤d1<600μm;
固化凹槽;
填充印刷,在所述凹槽中印刷填充金属溶液;
烧结和固化填充的金属溶液,形成导电网格,使导电网格方块电阻为R、且0.1Ω/sq≤R<200Ω/sq,金属含量为0.7~1.8g/m2,以制出导电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模具压印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压印凹槽,在透明绝缘衬底表面压印出网格状凹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4588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