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中继传输的方法及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46344.1 | 申请日: | 2009-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790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栗忠峰;尚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7/26 | 分类号: | H04L27/26;H04L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继 传输 方法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中继传输的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对通信速率和通信质量有了更高的需求,有线传输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对通信速率和通信质量的需求,但是有线传输要求运营商铺设光缆或租用有线资源,对有线传输的使用造成了约束。通过使用Relay(中继)作为无线回程传输有效的解决了这个问题,Relay技术可以进行小区的覆盖扩展,小区容量提升以及小区吞吐量的均匀化。而Relay的引入会对原系统的帧结构带来变化。
现有技术中,一种使用TDD(Time Division Duplex,时分双工)的Relay帧结构如图1所示,eNB(enhanced Node B,基站)与RN(Relay Node/Relay,中继站)和RN与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在subframe1(子帧1)到subframe4进行通信。subframe1用于eNB->Relay的DL(Downlink,下行)中继链路,subframe2用于Relay->UE的DL接入链路,Subframe3用于Relay->eNB的UL(Uplink,上行)中继链路,Subframe4用于UE->Relay的UL接入链路。
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在现有的中继系统中,根据现有技术中的TDD帧结构进行数据传输时,无法实现中继传输。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中继传输的方法及设备,使得TDD系统下的中继站能够实现中继传输。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中继传输的方法,包括:
选取时分双工TDD中继帧中的子帧作为中继链路子帧,所述选取TDD中继帧中子帧作为中继链路子帧包括:选取TDD中继帧中下行子帧用作下行中继链路子帧、和/或选取TDD中继帧中下行子帧用作上行中继链路子帧,和/或选取TDD中继帧中上行子帧用作上行中继链路子帧;
根据所述中继链路子帧进行中继传输。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通信设备,包括:
选取模块,用于选取时分双工中继帧中的子帧作为中继链路子帧,所述选取TDD中继帧中的子帧作为中继链路子帧包括:选取TDD中继帧中的下行子帧用作下行中继链路子帧、和/或选取TDD中继帧中的下行子帧用作上行中继链路子帧,和/或选取TDD中继帧中的上行子帧用作上行中继链路子帧;
传输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选取模块选取的中继链路子帧进行中继传输。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信设备在进行数据传输时,选取了可以用于中继链路传输的子帧,在使用中继链路进行数据传输时符合现有技术中TDD帧结构固有约束,而且对使用TDD中继帧的系统进行覆盖扩展,使得吞吐量增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中继帧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出的一种中继传输的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TDD中未引入中继传输的帧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使用完整子帧用作中继链路的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使用DL子帧作为DL中继链路,使用UL子帧作为UL中继链路的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含有eNB,RN,UE的系统的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出的一种帧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出的另一种帧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出的另一种帧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出的一种帧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出的一种帧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出的一种帧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出的另一种帧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六提出的一种帧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七提出的一种帧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八提出的一种通信设备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4634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