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激光照射后可产生颜色变化的防伪油墨及其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46537.7 | 申请日: | 2013-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656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左鹏;沈欣;余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盛业印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1/50 | 分类号: | C09D11/5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叶敏华 |
地址: | 201601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激光 照射 产生 颜色 变化 防伪 油墨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伪油墨,尤其是涉及一种激光照射后可产生颜色变化的防伪油墨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有价证券、票据、名优商标等经常被不法分子伪造,这已经成为当今的一大公害,现有的防伪油墨均为单一防伪功能,技术含量低,易仿制。随着社会科技水平的提高,犯罪分子的势头日益猖獗,加强防伪产品的技术含量和仿冒难度势在必行。
中国专利CN101838486A公开了一种近红外线吸收防伪油墨,由市售的颜料、树脂、植物油、矿物油、填料剂助剂等与近红外吸收防伪材料混合、加工而成,可用于印刷各种证券、票据、商标等物质上起防伪功能,由于此专利采用一种近红外吸收防伪材料,因此,油墨在红外光谱下只有一个吸收峰值,防伪效果不够强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激光照射后可产生颜色变化的防伪油墨及其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激光照射后可产生颜色变化的防伪油墨,该防伪油墨由以下组分及重量百分比原料制成:温变颜料20~30、红外吸收材料5~20、着色剂1~5、树脂20~40、植物油5~10、助剂5~10、溶剂15~30。
作为优选,所述的防伪油墨由以下组分及重量百分比原料制成:温变颜料25、红外吸收材料10、着色剂5、树脂35、植物油5、助剂5、溶剂15。
所述的温变颜料在30℃下变色。
所述的红外吸收材料的吸收波长为700~1200nm。
所述的红外吸收材料中含有钴元素、铁元素、锰元素或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树脂为聚氨酯树脂、酚醛树脂、丙烯酸树脂或环氧树脂。
所述的植物油选自亚麻油或大豆油。
所述的助剂选自碳酸钙、碳酸镁、硫酸钡或氢氧化铝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溶剂选自乙醇、正丁醇、醋酸乙酯、醋酸丁酯、甲苯、二甲苯、丙酮或丁酮中的一种或几种。
一种激光照射后可产生颜色变化的防伪油墨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温变颜料、红外吸收材料、着色剂、树脂、植物油、助剂、溶剂进行混合、分散、搅拌,然后轧制成各种印刷油墨,具体轧制操作可按照符合印刷指标要求的公知的加工油墨方法完成。
一种激光照射后可产生颜色变化的防伪油墨的应用,所述的防伪油墨可制成符合印刷标准的胶印油墨、号码油墨、照相凹印油墨、雕刻凹印油墨或丝网印刷油墨,用于包装材料或票据的防伪印刷中。
本发明的油墨在激光照射一定时间后,油墨会产生颜色的变化,可进一步进行防伪识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油墨在激光照射一定时间后,油墨会产生颜色的变化,防伪力度大大增强,难于仿造;
(2)制备本发明防伪油墨的各种原料易得,制备方法简单,防伪特征检测方便;
(3)本发明的油墨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油墨混合使用,适用范围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激光照射后可产生颜色变化的防伪油墨,该防伪油墨由以下组分及重量百分比原料制成:温变颜料25、红外吸收材料10、着色剂5、树脂35、植物油5、助剂5、溶剂15。
其中,温变颜料在30℃下变色。红外吸收材料的吸收波长为700~1200nm。红外吸收材料中含有钴元素。树脂为聚氨酯树脂。植物油为亚麻油。助剂为碳酸钙。溶剂为乙醇或正丁醇。
一种激光照射后可产生颜色变化的防伪油墨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温变颜料、红外吸收材料、着色剂、树脂、植物油、助剂、溶剂进行混合、分散、搅拌,然后轧制成各种印刷油墨,具体轧制操作可按照符合印刷指标要求的公知的加工油墨方法完成。
一种激光照射后可产生颜色变化的防伪油墨的应用,防伪油墨可制成符合印刷标准的胶印油墨、号码油墨、照相凹印油墨、雕刻凹印油墨或丝网印刷油墨,用于包装材料或票据的防伪印刷中。
本发明的油墨在激光照射一定时间后,油墨会产生颜色的变化,可进一步进行防伪识别。
实施例2
一种激光照射后可产生颜色变化的防伪油墨,该防伪油墨由以下组分及重量百分比原料制成:温变颜料20、红外吸收材料5、着色剂1、树脂30、植物油10、助剂10、溶剂2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盛业印刷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盛业印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4653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活手器
- 下一篇:一种新型环保建筑物抑菌复合物薄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