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微结构防伪颗粒的包装材料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46539.6 | 申请日: | 2013-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640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沈欣;饶道军;余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盛业印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65/38 | 分类号: | B65D65/38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叶敏华 |
地址: | 201601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微结构 防伪 颗粒 包装材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伪包装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微结构防伪颗粒的包装材料。
背景技术
防伪标识用于各种领域,起到保护企业品牌形象,帮助消费者辨识真伪,维护企业和消费者权益等作用。
通常使用的防伪标识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激光防伪、荧光防伪、磁性防伪、温变防伪、特种制版印刷等。这些防伪技术都是已经在行业使用已久的技术,存在着防伪效果较差,技术含量较低,结构组合易被破解,容易被假冒者破译和利用,技术的公开程度较高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不易被仿冒、防伪效果好的具有微结构防伪颗粒的包装材料。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具有微结构防伪颗粒的包装材料,该包装材料包括基体和印刷在基体上的信息层,所述的信息层内散布有微结构防伪颗粒,所述的微结构防伪颗粒具有起到防伪作用的结构或图案。
所述的微结构防伪颗粒首先加入印刷信息层的油墨中,然后随油墨印刷到基体上,散布在信息层内。
所述的微结构防伪颗粒的粒径在1微米~200微米之间。
所述的微结构防伪颗粒的形状是通过模具冲压形成的,所述的微结构颗粒的形状为几何图形、数字、文字、字母或它们之间的组合。
所述的微结构防伪颗粒包括厚度为50~2000nm的光学薄膜。
所述的光学薄膜上还设有厚度为500~3000nm的紫外材料层、磁性材料层或红外材料层。
由于信息层内的信息很容易被不良分子伪造,导致假冒产品的出现,在本发明中,通过向信息层内添加具有防伪功能的微结构防伪颗粒,在不改变原材料的基础上,使得包装材料具有了防伪效果。由于本发明的微结构防伪颗粒的粒径在1微米~200微米之间,不能通过肉眼发现,只能通过显微镜或高倍放大镜才能观测到微结构防伪颗粒上的防伪信息。由于本发明的微结构防伪颗粒散布在信息层内,即使有部分信息层遭到损坏,还是可以观测残留的信息层内的微结构防伪颗粒,来鉴别包装材料的真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防伪效果好、使用范围广、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基体,2为信息层,3为微结构防伪颗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一种具有微结构防伪颗粒的包装材料,如图1、图2所示,该包装材料包括基体1和印刷在基体1上的信息层2,信息层2内散布有微结构防伪颗粒3,微结构防伪颗粒3具有起到防伪作用的结构或图案。微结构防伪颗粒3首先加入印刷信息层2的油墨中,然后随油墨印刷到基体1上,散布在信息层2内。微结构防伪颗粒3的粒径在1微米~200微米之间。微结构防伪颗粒3的形状是通过模具冲压形成的,微结构颗粒的形状为几何图形、数字、文字、字母或它们之间的组合。微结构防伪颗粒3包括厚度为50~2000nm的光学薄膜。光学薄膜上还设有厚度为500~3000nm的紫外材料层、磁性材料层或红外材料层。
由于信息层2内的信息很容易被不良分子伪造,导致假冒产品的出现,在本发明中,通过向信息层2内添加具有防伪功能的微结构防伪颗粒3,在不改变原材料的基础上,使得包装材料具有了防伪效果。由于本发明的微结构防伪颗粒3的粒径在1微米~200微米之间,不能通过肉眼发现,只能通过显微镜或高倍放大镜才能观测到微结构防伪颗粒3上的防伪信息。由于本发明的微结构防伪颗粒3散布在信息层2内,即使有部分信息层2遭到损坏,还是可以观测残留的信息层2内的微结构防伪颗粒3,来鉴别包装材料的真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盛业印刷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盛业印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4653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通信光缆熔接机多功能电池箱
- 下一篇:一种笔记本式便携移动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