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太阳能与化石燃料电站互补循环的方法及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46557.4 | 申请日: | 2013-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895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奚正稳;丁路;聂立;冉燊铭;李有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3G6/06 | 分类号: | F03G6/06;F22B1/00;F24J2/06;F24J2/46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管高峰;钱成岑 |
地址: | 64300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太阳能 化石 燃料 电站 互补 循环 方法 及其 装置 | ||
1.一种太阳能与化石燃料电站互补循环的方法,采用由化石燃料热力系统和太阳能热力系统组成的联合循环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热力系统采用带储热装置的闭式循环,并与化石燃料热力系统的锅炉给水换热,该进行换热的换热装置与化石燃料热力系统的锅炉给水加热装置串联,且:
当太阳能辐射较低,所述太阳能热力系统补入所述化石燃料热力系统的功率不能满足最低要求时,所述太阳能热力系统内的全部热工质先进入所述储热装置储存,待太阳能辐射满足要求时,所述热工质再进入所述换热装置与所述化石燃料热力系统的锅炉给水换热;
当太阳能辐射较高,所述太阳能热力系统补入所述化石燃料热力系统的功率能满足最低要求时,所述太阳能热力系统内的全部工质经所述储热装置缓冲后进入所述换热装置与所述化石燃料热力系统的锅炉给水换热;
当太阳能辐射太高,所述太阳能热力系统补入所述化石燃料热力系统的功率超过最高要求时,所述太阳能热力系统内的部分工质由所述储热装置截留储存,其余工质经所述储热装置进入所述换热装置与所述化石燃料热力系统的锅炉给水换热;
当太阳能辐射降低到所述太阳能热力系统不能满足最低的循环要求时,所述太阳能热力系统所有设备停运备用,且在此备用期间,所述工质全部保留在所述太阳能热力系统内,直至太阳能辐射满足最低循环要求后所述太阳能热力系统重新启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与化石燃料电站互补循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热装置采用蒸汽储热方式。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太阳能与化石燃料电站互补循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太阳能辐射降低到所述太阳能热力系统不能满足最低的循环要求时,所述工质全部保留并注满在所述太阳能热力系统的厚壁热力设备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太阳能与化石燃料电站互补循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太阳能辐射降低到所述太阳能热力系统不能满足最低的循环要求之前,所述储热装置开始截留部分工质,使得太阳能辐射降低到所述太阳能热力系统不能满足最低的循环要求时,所述太阳能热力系统的厚壁热力设备内已注满工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太阳能与化石燃料电站互补循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热力系统重新启动前,对其中太阳能吸热器受热面进行干烧预热。
6.一种太阳能与化石燃料电站互补循环装置,由化石燃料热力系统和太阳能热力系统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热力系统采用带储热装置及其储热调节控制装置的闭式循环,并与化石燃料热力系统的锅炉给水换热,该进行换热的换热装置与化石燃料热力系统的锅炉给水加热装置串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太阳能与化石燃料电站互补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热力系统包括太阳能吸热器、储热装置和换热装置,其内工质沿太阳能吸热器、储热装置和换热装置方向构成闭式循环,所述储热调节控制装置为设于所述储热装置与所述太阳能吸热器、换热装置之间的储热装置自动调节阀,所述换热装置与化石燃料热力系统的锅炉给水换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太阳能与化石燃料电站互补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热力系统还包括为所述太阳能吸热器提供太阳能辐射的太阳能聚光镜场,所述太阳能吸热器和换热装置之间还设有太阳能闭式循环水箱,其通过太阳能吸热器给水泵与所述太阳能吸热器连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太阳能与化石燃料电站互补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热力系统还包括日用水箱和太阳能除氧器,所述日用水箱经所述太阳能除氧器,由闭式循环补水泵与所述太阳能闭式循环水箱连通。
10.如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权利要求中所述的太阳能与化石燃料电站互补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热装置为蒸汽蓄热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46557.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