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补加生物素的生产谷氨酸的发酵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46845.X | 申请日: | 2013-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880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俞建良;耿兴山;王晓健;贺玉明;王晓丽;白长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粮生化能源(龙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P13/18 | 分类号: | C12P13/18;C12R1/15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王来佳 |
地址: | 16110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素 生产 谷氨酸 发酵 方法 | ||
1.一种补加生物素的生产谷氨酸的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以生物素缺陷型菌株为生产菌株,控制发酵培养基中初始生物素的含量,在发酵过程中补加青霉素和生物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将OD值为0.9~1.2的生物素缺陷型菌株的种子培养液按种子培养液:发酵培养基的体积比为0.05~0.2:1的比例接入发酵培养基中,发酵培养基中初始生物素含量为5μg/L~65μg/L;发酵温度控制在32~40℃;补充氮源至pH为6.5~7.5,控制通气量为0.1~0.5vvm;
(2)在发酵培养至6~24h的期间先补加青霉素,然后补加生物素;发酵培养至8~14h后,补加葡萄糖至发酵液中终质量浓度为10~140g/L;
(3)继续发酵培养至26~32h后发酵结束,即得谷氨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种子培养液的活化方法如下:
(1)从斜面上接生物素缺陷型菌株于种子培养基中,30~35℃振荡培养6~10h,OD值为0.6~1.0,得菌株活化液;
(2)将菌株活化液按体积比为0.05~0.2:1的比例接入种子培养基中,30~35℃振荡培养6~10h,得种子培养液;
其中,所述种子培养基为:葡萄糖 20~35g/L,玉米浆 10~20g/L,糖蜜5~15 g/L,MgSO4·7H2O 0.5~0.9g/L,KCl 1.0~1.5g/L,MnSO4 0.00025~0.0015g/L,VB1 0.0001~0.0005g/L,Na2HPO4 1.5~2.5g/L,纯生物素0~30μg/L。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⑵中补加青霉素为在发酵培养至6~24h的期间一次添加青霉素,使发酵培养基中青霉素含量为4~25个单位/毫升。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⑵中补加青霉素为在发酵培养6~24h的期间2~4次添加青霉素,每次使发酵培养基中青霉素含量为4~25个单位/毫升。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⑵中补加生物素为在发酵培养6~24h的期间一次补加生物素,使发酵培养基中生物素含量达到50~500 μg/L。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⑵中补加生物素为在发酵培养6~24h的期间连续补加生物素,使发酵培养基中生物素含量为3~30 μg/L。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⑴中氮源为氨水或液氨;所述碳源为葡萄糖。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素来源于玉米浆、菌体蛋白、糖蜜、质量含量大于95%的纯生物素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10.根据权利要求2至8任一项所述的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 120~150g/L,玉米浆 1.0~2.5g/L,糖蜜0.5~1.5 g/L,MgSO4·7H2O 0.5~0.9g/L,KCl 1.5~2.5g/L,MnSO40.003~0.006g/L,VB1 0.0005~0.0008g/L,Na2HPO4 1.5~3.5g/L,纯生物素0~20μg/L,消泡剂 0.2~0.4g/L;
其中,玉米浆中玉米浆固形物含量的质量分数为30-50%,生物素质量含量为600~800μg/L;糖蜜中糖蜜固形物含量的质量分数为30-60%,生物素质量含量为2000~3000μg/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粮生化能源(龙江)有限公司,未经中粮生化能源(龙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4684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