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合成碳量子点材料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46953.7 | 申请日: | 2013-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863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肖丰收;王亮;孟祥举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31/02 | 分类号: | C01B31/02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2 | 代理人: | 周世骏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合成 量子 材料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机合成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新的绿色环保低成本的方法来合成碳量子点材料。
背景技术
量子点材料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质,在生物学,电学和光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对于量子点材料的研究多数都围绕在CdS、CdSe、ZnS和HgS等金属化合物上。但是,这类金属化学物量子点的成本高、污染大、毒性大,这大大限制了他们的广泛应用。近几年,碳材料由于其低成本、低污染等性质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碳量子点材料也成为一个热门研究课题。合成碳量子点材料的方法有许多,这些方法主要围绕合成碳前驱体,表面钝化和碳化,功能化三个步骤进行。在这些步骤中,高温碳化,酸处理等都是必要的处理条件,碳的前驱体和钝化剂价格昂贵,整个实验过程繁琐,能耗高,这些都不利于碳量子点的利用和推广。因此,如何采用绿色的方法,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合成碳量子点,成为这一领域的一个重大挑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合成碳量子点材料的方法以实现绿色、简单、快捷地制备碳量子点材料。
为解决技术问题,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提供一种合成碳量子点材料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还原剂与反应底物一并放入溶剂中,在100~200℃下反应2~72小时以合成碳量子点材料;所述还原剂与反应底物的摩尔比为1~100,溶剂与反应底物的质量比为20~1000;所述还原剂是L-抗坏血酸、异抗坏血酸或5,6-O-异丙叉基-L-抗坏血酸;所述溶剂是水、环己烷或乙醇;
所述反应底物是以下所述的任意一种:碳氮化合物有机物:三聚氰胺、尿素、硫脲或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或糖类:葡萄糖、蔗糖、纤维二糖、木糖或果糖;或含氧有机物:苯酚、对苯二酚、邻苯二酚或对甲基苯酚;或氨基酸:赖氨酸或谷氨酸;或含有机物的氧化硅材料:孔道内含有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介孔氧化硅材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简单有效,采用溶剂热合成的方法取代传统的繁琐的合成方法,采用有机物取代传统的昂贵物质作为碳前驱体,采用L-抗坏血酸及其类似物质作为还原剂。整个过程高效、绿色、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合成的碳量子点材料的透射电镜照片。
图2为实施例2中合成的碳量子点材料的透射电镜照片。
图3为实施例3中合成的碳量子点材料的透射电镜照片。
图4为实施例4中合成的碳量子点材料的C1s的XPS谱图。
图5为实施例4中合成的碳量子点材料的N1s的XPS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列举实例,说明本发明采用溶剂热的方法合成碳量子点材料的具体示例。
实施例1:
在室温下,将146 mg (1 mmol)的赖氨酸和1 mmol的L-抗坏血酸溶解到2.9 g乙醇中,将溶液转移到高压反应釜中,100℃处理2小时。离心除去大块的悬浮物之后,蒸发除去溶剂,便得到碳量子点材料。图1给出了此条件下合成的碳量子点材料的透射电镜照片。
作为可选的替换物,赖氨酸也可以使用谷氨酸代替,同样能够实现反应得到碳量子点材料。
实施例2:
在室温下,将94 mg (1 mmol)的苯酚和10 mmol的L-抗坏血酸溶解到18.8 g环己烷中,将溶液转移到高压反应釜中,140℃处理10小时。离心除去大块的悬浮物之后,蒸发除去溶剂,便得到碳量子点材料。图2给出了此条件下合成的碳量子点材料的透射电镜照片。
作为可选的替换物,苯酚也可以使用对苯二酚、邻苯二酚或对甲基苯酚代替,同样能够实现反应得到碳量子点材料。
实施例3:
在室温下,将孔道内含有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含量为1 mmol,质量为365mg)的介孔氧化硅材料(MCM-41)和30 mmol的异抗坏血酸分散到200 g水中,将混合物转移到高压反应釜中,160℃处理30小时。洗涤过滤出介孔氧化硅材料,便得到碳量子点分散在氧化硅的孔道当中。图3给出了此条件下合成的碳量子点材料的透射电镜照片。
实施例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4695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