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门型工业炉的防烟气偏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48004.2 | 申请日: | 2013-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684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孙向军;李光;刘敬坤;郭玉萍;薛磊;周桂娟;李森;高景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M9/00 | 分类号: | F23M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毕升专利事务所 11218 | 代理人: | 刘明华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业炉 烟气 偏流 装置 | ||
1.一种门型工业炉的防烟气偏流装置,其设置在门型工业炉的炉膛中,所述炉膛包括辐射段、过渡段(7)和对流段,所述对流段内排布有炉管(8),所述过渡段(7)位于所述对流段的炉管(8)以下并将所述辐射段与所述对流段相连接;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辐射段内包括至少两个辐射室(6),且在各个辐射室(6)的初步烟气汇集区域,即在所述过渡段(7)内设置有所述的防烟气偏流装置,所述装置包括隔离单元,所述隔离单元用于隔离门型工业炉各个辐射室内的烟气汇合,减少烟气扰动,防止任一侧的烟气偏流;所述隔离单元沿工业炉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炉膛内的过渡段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门型工业炉的防烟气偏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离单元为设置在各个辐射室之间的过渡段炉底内,且沿工业炉长度方向的烟气隔离带(3);所述烟气隔离带(3)设置在过渡段炉底在宽度方向任意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门型工业炉的防烟气偏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个烟气隔离带(3)布置在所述各个辐射室之间的过渡段中心位置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门型工业炉的防烟气偏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辐射段包括两个辐射室(6),所述烟气隔离带(3)设置在两个辐射室之间的过渡段中,炉底宽度的中心位置处;
所述烟气隔离带(3)的长度等于所述过渡段炉底的长度,所述烟气隔离带(3)的高度不大于所述对流段最下部一排炉管(8)的中心与其过渡段炉底之间的距离的0.8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门型工业炉的防烟气偏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烟气隔离带(3)的高度为所述对流段最下部一排炉管(8)的中心与其过渡段炉底之间的距离的0.3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门型工业炉的防烟气偏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离单元为一组引射器(2),所述一组引射器至少包含一排引射器(2),所述一排引射器(2)沿所述工业炉长度方向等间距布置;所述每个引射器(2)的底部通过管道(4)与所述炉膛的辐射段相连以将该辐射段的烟气引入引射器(2),通过所述的引射器(2)将烟气引射,形成烟气阻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门型工业炉的防烟气偏流装置,其特征在于:
辐射段包括两个辐射室(6),一排所述引射器(2)沿所述工业炉长度方向等间距布置,其间距等于所述各个引射器所喷射的烟气宽度,每个引射器的烟气高度不大于所述对流段最下部一排炉管(8)的中心与其过渡段炉底之间的距离的0.8倍;
所述引射器(2)的布置数量取过渡段炉底的长度除以引射器的布置间距所得商的整数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门型工业炉的防烟气偏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离单元为一组燃烧器(1),每个所述燃烧器(1)沿工业炉的长度方向等间距布置,其间距等于所述燃烧器所喷射的火焰宽度,且每个燃烧器(1)的火焰高度不大于所述对流段最下部一排炉管(8)的中心与其过渡段炉底之间的距离的0.8倍;
一组所述燃烧器(1)的布置数量取过渡段炉底的长度除以燃烧器的布置间距所得商的整数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门型工业炉的防烟气偏流装置,其特征在于:
辐射段包括两个辐射室(6),一排所述燃烧器(1)沿工业炉的长度方向等间距布置,且所述燃烧器(1)的火焰高度为所述对流段最下部一排炉管(8)的中心与其过渡段炉底之间的距离的0.6倍;且所述的燃烧器为扁平火焰燃烧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4800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