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工厂式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系统及其工艺流程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48406.2 | 申请日: | 2013-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280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王珊珊;黄海;李昌;陈建华;崔北研;王华;张同;成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国砼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B3/00 | 分类号: | B09B3/00;B09B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工专利事务所 31104 | 代理人: | 应云平 |
地址: | 200237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厂 建筑 垃圾 资源 处理 系统 及其 工艺流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资源综合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工厂式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系统及其工艺流程。
背景技术
住建部政研中心研究报告公布,到2030年之前,我国将要拆除200亿平米旧建筑,产生200亿吨建筑垃圾。我国现阶段及未来20年拆除的旧房屋建筑,大多是上个世纪90年代之前建设的砖混结构房屋建筑。通常砖混结构建筑垃圾,粘土烧结砖占60%左右,混凝土占15%左右,砂浆、墙皮15%左右,其他废陶瓷、废玻璃、木块、泥土和钢筋等合计10%左右。即砖混结构建筑垃圾粘土烧结砖占绝大多数。
研究和实践表明,废旧粘土烧结砖再生成再生陶粒、再生陶砂、再生微粉具有很大的资源化再利用价值。粘土,不同地区成分略有差异,总体情况是粘土的主要矿物成分是高岭土,其次是水白云母和石英等;其化学成分以含量为43-55%的二氧化硅、含量为20-25%的三氧化二铝为主,其次是含量为1-3.5%的三氧化二铁,其次含少量的镁、铁、钠、钾和钙。粘土是硅铝质材料,粘土烧结制品属于“陶”的范畴,“陶”具有良好的耐久性、耐腐蚀性。例如,“陶俑”迄今已经2000余年仍有一定的强度;再例如,长城砖已经2000余年仍然屹立不倒。粘土烧结制品是“烧粘土”,烧粘土是熟料,是《用于水泥中的火山灰质混合材料》(GB/T2847-2005)中法定的水泥混合材,既然是水泥混合材,也就意味着粘土烧结砖再生微粉可以作为混凝土制品掺合料使用,其具有微集料效应和火山灰活性效应。拉法基(都江堰)水泥公司批量使用砖混建渣作为混合材生产复合水泥,表明砖混建渣再生微粉作为辅助胶凝材料具有很大发展潜力。随着我国建材绿色化、功能化、精细化和轻质化的发展,大量需要轻质、多孔的硅铝质材料,包括粗骨料、细骨料和粉体材料。
研究和实践表明,混凝土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再利用适宜朝着再生粗骨料技术方向发展,砖混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再利用适宜朝着再生细骨料和再生粉体技术方向发展。混凝土作为主导型建筑材料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因而我国混凝土建筑垃圾大规模排放至少尚需十年。因而我国现阶段大小城市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化再利用,主要是解决砖混建筑垃圾资源化再利用。
所谓建筑垃圾资源化就是“由大变小”,由大构件变成小颗粒,从不规则变成规则,以适应水泥基建材再利用。破碎主要有两种,挤压破碎和撞击破碎,其次还有剪切破碎等。骨料生产通常是颗粒撞击破碎,实现撞击破碎通常需要动能和密度。由于粘土烧结砖密度较低、质量较轻,采用反击破是离心力撞击破碎,烧结砖颗粒缺乏动能,撞击破碎只是反击破的产能的50%左右。而粘土烧结砖密度较低、质量较轻,适宜采用料层挤压破碎,包括辊压、碾压等。由此表明混凝土建筑垃圾处理技术与砖混建筑垃圾处理技术不尽相同。
建筑垃圾具有湿、粘、杂和轻等特点,决定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有其独特的特点。建筑垃圾粗碎对建筑垃圾含水率要求不高,当建筑垃圾含水率超过6%时,会影响一定的产量,但是尚可维持生产。建筑垃圾细碎以及制粉,则对建筑垃圾含水率要求较高,无论是颗粒碰撞破碎或者是集团层压破碎,当建筑垃圾含水率超过6%时,都会影响产量,当建筑垃圾含水率超过15%时,甚至影响正常生产。这就是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利用企业仅仅进行粗处理的重要原因。雨季进厂的建筑垃圾含水率常常超标。
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包括广义的资源化处理和狭义的资源化处理。广义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就是无害化处理,就是把建筑垃圾处理成建筑废渣,就是制成可用来生产再生骨料、再生砂、再生粉体的原料;狭义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就是在广义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的基础上再进深一步,把建筑垃圾处理成商品,即把建筑垃圾处理成再生粗骨料、再生细骨料、再生粉体三大再生材料。作为专业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企业,通常是指狭义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就是要把建筑垃圾加工成符合标准的再生材料,这样才能形成大市场,这样处理企业才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建筑垃圾制砂、制粉是建筑垃圾精细化加工,也是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材料在水泥基建材中形成大规模应用的重要手段。因而建筑垃圾资源化深加工是大势所趋,不仅仅是“提高废物的再利用和资源化水平”(《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政策导向,也是处理利用企业实现利润回报的重要手段。
工厂式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系统的合理性,关系科学生产、关系到再生材料品质等。现有的建筑垃圾处理利用企业,大多是建筑垃圾堆场→建筑垃圾处理的工艺布局,即进场的建筑垃圾先堆放后处理的工艺布局:建筑垃圾运输车进场后,把建筑垃圾倒在堆场,再由装载机或铲车二次运输把建筑垃圾送入处理生产线料斗。该建筑垃圾堆放单元在前,建筑垃圾处理单元在后的建筑垃圾处理工艺布局,存在如下缺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国砼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国砼环保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4840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