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药效预测模型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48650.9 | 申请日: | 2013-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773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李燕;孙鹤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9/00 | 分类号: | G06F19/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杜文茹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喹诺酮类 药物 药效 预测 模型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效预测模型。特别是涉及一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药效预测模型的应用。
背景技术
氟喹诺酮类药物是第三大类抗菌药物,具有活性较强、抗菌谱广、生物利用度高的特点。为了缩短研发周期、节约成本,基于模型的药物研发模式贯穿了目前的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研发过程。
氟喹诺酮类药物在研发初期的筛选或结构优化时常用的方法是定量构效关系模型。定量构效关系研究的是化合物的结构信息与活性之间的相关关系,并用结构信息预测化合物的活性。Kumar等建立了含C-7哌嗪基的氟喹诺酮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MTCC1430、枯草杆菌MTCC2423、大肠杆菌MTCC739的定量构效关系模型。Abdel-Aziz等用建立了含砷磺酰基的氟喹诺酮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枯草杆菌ATCC10400、大肠杆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的定量构效关系模型。此类研究活性的指标大部分为log(1/MIC),只考虑了药物的抗菌作用,并没有考虑药物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更没有考虑其体内药效。
在临床试验过程中,药效模型经常用来寻找最优剂量、比较治疗方案间的药效、选择给药方案、寻找fAUC/MIC的阈值等。Stergiopoulou等人用sigmoid Emax模型考察脱氧胆酸盐两性霉素B、环丙沙星、人中性粒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Andraud等人用time-kill曲线预测了马波沙星对中度耐药的大肠杆菌随时间的杀菌效果。这些药效模型信息量大,可以为临床给药方案提供参考,但是并没有与结构相结合,无法说明哪些结构影响了临床疗效,因此无法用在药物筛选或结构优化等研发初期,使大量的已开发的氟喹诺酮药物的药效信息无法得到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预测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粪肠球菌ATCC29212、大肠杆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的fAUC24/MIC及平均水平的fAUC24/MIC以及服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后体温下降趋势的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药效预测模型的应用。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药效预测模型的应用,包括如下步骤:
1)用Accelrys Discovery Studio软件计算新氟喹诺酮的分子描述符;
2)根据分子描述符选出4个细菌特异的药动-药效指标预测模型;选出1个细菌通用的定量构效关系模型;选出1个药效-结构预测模型;
3)用杠杆值检验判断需要预测的新氟喹诺酮是否在杠杆值的预测范围3*p/n之内;
4)如果新氟喹诺酮在杠杆值的预测范围3*p/n之内,则用步骤1)中的分子描述符代入步骤2)中的4个细菌特异的药动-药效指标预测模型和细菌通用的定量构效关系模型预测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粪肠球菌ATCC29212、大肠杆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的fAUC24/MIC及平均水平的fAUC24/MIC。
5)将不同初始体温、剂量代入步骤2)中的药效-结构预测模型中预测体温随治疗天数变化的趋势。
步骤1)所述的分子描述符包括CHI_3_CH、CHI_V_0、IAC_mean、Zagreb、Num_Rings6、LogD、E_ADJ_mag、CHI_3_P和Num_H_Donors。
步骤2)所述的4个细菌特异的药动-药效指标预测模型是:
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Log10fAUC24/MIC=-11.476+2.317*CHI_3_CH+0.396*CHI_V_0+3.928*IAC Mean;
粪肠球菌ATCC29212:Log10fAUC24/MIC=-4.061+0.0327*Zagreb+1.492*<2.590-Num_Rings6>;
大肠杆菌ATCC25922:fAUC24/MIC=-2564.696+1367.216*CHI_3_CH+1416.158*IAC_Mean+14.623*Num_Rings62+24.301*LogD;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4865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G06F 电数字数据处理
G06F19-00 专门适用于特定应用的数字计算或数据处理的设备或方法
G06F19-10 .生物信息学,即计算分子生物学中的遗传或蛋白质相关的数据处理方法或系统
G06F19-12 ..用于系统生物学的建模或仿真,例如:概率模型或动态模型,遗传基因管理网络,蛋白质交互作用网络或新陈代谢作用网络
G06F19-14 ..用于发展或进化的,例如:进化的保存区域决定或进化树结构
G06F19-16 ..用于分子结构的,例如:结构排序,结构或功能关系,蛋白质折叠,结构域拓扑,用结构数据的药靶,涉及二维或三维结构的
G06F19-18 ..用于功能性基因组学或蛋白质组学的,例如:基因型–表型关联,不均衡连接,种群遗传学,结合位置鉴定,变异发生,基因型或染色体组的注释,蛋白质相互作用或蛋白质核酸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