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转子和马达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49182.7 | 申请日: | 2013-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5935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1 |
发明(设计)人: | 森田智惠;山田洋次 | 申请(专利权)人: | 阿斯莫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1/27 | 分类号: | H02K1/27 |
代理公司: | 上海和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39 | 代理人: | 胡艳 |
地址: | 日本国静冈***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子 马达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转子和马达。
背景技术
在用于马达的转子中,有一种所谓的爪极型(Lundell-type)结构的转子(例如,参见,日本实用新型实开平5-43749号公报)。爪极型结构的转子具有:一对转子芯,其分别具有配置在圆周方向的多个爪状磁极,并彼此相结合;以及励磁磁石,其配置在一对转子芯之间并使多个爪状磁极交替地作为不同的磁极。像这样的转子的旋转轴以使旋转轴和转子芯一体地旋转的形式被插入一对转子芯的每一个并固定。
可是,在如上所述爪极型的转子结构中,一对转子芯和介于该对转子芯之间的励磁磁石是分别用粘合剂来粘结固定的。因此,粘合层(粘合剂的层)就成为转子芯和励磁磁石之间的磁阻。粘合层的厚度越厚,转子芯和励磁磁石之间的磁阻就变得越大,这就降低了马达的性能,也就是说导致马达输出减少。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如果使粘合层变薄从而使转子芯和励磁磁石之间的间隙(间隔)变小,那么就很难得到所需的粘合力。
另外,在上述爪极型结构的转子中,来自励磁磁石流向转子芯的爪状磁极的磁通就成为使转子旋转的有效磁通。另一方面,来自转子芯流向旋转轴的磁通就成为短路磁通,所以,上述有效磁通中就被减少了相当于该短路磁通的部分,这就导致马达的输出降低。在爪极型构造的转子中,因为从励磁磁石到爪状磁石的磁路趋向于比从励磁磁石经由转子芯到旋转轴的磁路要短,所以,从转子芯到旋转轴的短路磁通趋向于增加,从而导致马达输出降低的问题变得特别明显。
发明内容
在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可抑制马达输出降低的转子以及马达。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转子具有轴向、圆周方向以及径向。所述转子具备:第1转子芯、第2转子芯、励磁磁石以及粘合剂。所述第1转子芯包括:具有第1磁石固定表面的圆盘状的第1芯基座、以及等间隔地设置在所述第1芯基座的外周面的多个第1爪状磁极。各个所述第1爪状磁极朝径向外侧突出并且在所述轴向延伸。第2转子芯包括:具有第2磁石固定表面的圆盘状的第2芯基座、以及等间隔地设置在所述第2芯基座的外周面的多个第2爪状磁极。各个所述第2爪状磁极朝径向外侧突出并且在所述轴向延伸。各个所述第2爪状磁极被配置在彼此相邻的所述第1爪状磁极之间。所述励磁磁石被配置在所述第1芯基座和所述第2芯基座的所述轴向之间,并具有和第1磁石固定表面相对的第1轴向端部表面以及和第2磁石固定表面相对的第2轴向端部表面。通过把所述励磁磁石在所述轴向磁化,从而使所述第1爪状磁极作为第1磁极发挥作用,同时使所述第2爪状磁极作为第2磁极发挥作用。所述粘合剂分别对所述第1磁石固定表面和所述第1轴向端部表面之间、所述第2磁石固定表面和所述第2轴向端部表面之间进行粘合。所述第1磁石固定表面和所述第1轴向端部表面中的至少一个具有第1粘合凹部,所述第1粘合凹部在所述轴向上凹陷,并有所述粘合剂进入所述第1粘合凹部。所述第2磁石固定表面和所述第2轴向端部表面中的至少一个具有第2粘合凹部,所述第2粘合凹部在所述轴向上凹陷,并有所述粘合剂进入所述第2粘合凹部。
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的转子具有轴向、圆周方向和径向。所述转子具备:第1转子芯、第2转子芯、励磁磁石以及旋转轴。所述第1转子芯包括:具有在所述轴向上延伸的第1插入孔的、圆盘状的第1芯基座,以及等间隔地设置在所述第1芯基座的外周部的多个第1爪状磁极。各个所述第1爪状磁极朝径向外侧突出并且在所述轴向延伸。所述第2转子芯包括:具有在所述轴向上延伸的第2插入孔的、圆盘状的第2芯基座,以及等间隔地设置在所述第2芯基座的外周部的多个第2爪状磁极。各个所述第2爪状磁极朝径向外侧突出并且在所述轴向延伸。各个所述第2爪状磁极被配置在彼此相邻的所述第1爪状磁极之间。所述励磁磁石被配置在所述第1芯基座和所述第2芯基座的所述轴向之间。通过把所述励磁磁石在所述轴向磁化,从而使所述第1爪状磁极作为第1磁极发挥作用,同时使所述第2爪状磁极作为第2磁极发挥作用。所述旋转轴以被插入所述第1、第2插入孔,同时,被固定在所述插入孔的内周壁上的形式在所述轴向延伸。各个所述第1、第2芯基座具有形成在对应的插入孔的所述内周壁上的、朝径向内侧突出并与旋转轴12相抵接的支承凸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阿斯莫有限公司,未经阿斯莫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4918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水器管道排水结构
- 下一篇:一种长江上游航道卵石沙波的识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