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拖车带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49694.3 | 申请日: | 2013-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788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黄汉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汉卿 |
主分类号: | B60D1/54 | 分类号: | B60D1/5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拖车 回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隶属于车辆救援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拖车带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车辆无法正常的行驶的因素相当多,譬如卡住失去动力的情况,多发生在潮湿的、泥泞的或雪天条件,需要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位置。最常见的救援方式,莫过于负责牵引的车辆在前,利用一条以上的金属绳或编织带作为拖车带,将将被拖曳的车辆拉出困境。
此处所称车辆,是指全地形车(ATV)、汽车、卡车、摩托车、自行车、拖车和/或其他各种轮式或三轮设备。除此的外,诸如船、农用设备或集装箱等非轮式设备,也会使用到拖车带。
拖车带以编织材料为佳,沿着带长方向提供一定的缓冲作用,防止不必要的冲击力。因此,牵引车辆缓速前进而远离被拖曳的车辆,逐渐拉直拖车带避免发生大力扯断的危险。某些时候,拖车带可能钩住树木或是地面凸出物(如石块),妨碍后续动作的执行。
为了有效解决地形对拖车带的不利影响,美国第7,942,360号专利案提供一种回收装置,让拖车带悬挂在牵引车辆与被拖曳车辆之间,不再凌乱散落于地面。
这项回收装置有一外壳,外壳包住一轮毂并允许拖车带自由出入,拥有保护作用。轮毂包括一第一部件与一第二部件,两部件相向并排形成一允许拖车带通过的孔。第一或第二部件包括至少一个朝向拖车带延伸且咬合的齿,能够抑制拖车带相对轮毂的孔移动。
虽然轮毂与一自动卷收装置相连,驱使拖车带自动盘绕在轮毂的两部件上面,从而拉紧牵引车辆与被拖曳车辆致生张力,支持整个回收装置悬挂在空中。但是,这项回收装置仍存在下列缺点:
其一,拖车带的编织构造,易被咬合的齿破坏而撕裂;
其次,卷收装置靠着一涡卷弹簧提供拖车带自动盘绕的作用力,涡卷弹簧卷绕的圈数与扭转力矩有直接关系,圈数愈多,扭转力矩愈强;因此,涡卷弹簧卷绕圈数随着拖车带长度而增加,相对扩大外壳容积,以至于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如何解决拖车带回收装置的弊端,就成为本发明亟待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深入探讨现有技术的问题,凭借多年从事相关产业的研发与制造的经验,积极寻求解决之道,终于成功开发出一种回收装置,以改善现有产品的问题。
本发明目的之一是:舍弃传统式以齿咬合的固定方式,改采其他不伤害拖车带的结构,同样取得自动回收效果。
本发明目的之一是:缩减外壳容积,却不会增加涡卷弹簧的卷绕圈数。
缘于上述目的的达成,本发明提供一种拖车带回收装置,其包括:
一外壳;
一轮毂,该轮毂安装在外壳内而能够转动,该轮毂贯穿延伸一孔;
一拖车带,该拖车带通过轮毂的孔,该拖车带两端伸出外壳而能在一伸出位置和一缩回位置之间移动,拖车带设有一包住局部轮毂的口袋,抑制拖车带在轮毂的孔位移;
一卷收装置,该卷收装置提供拖车带自动盘绕在轮毂所需的作用力;及
一变速机构,将卷收装置的作用力经由变速机构输出到轮毂,依齿数比改变绕带速度;
在缩回位置时,拖车带两端间的部位盘绕在轮毂上;在伸出位置时,拖车带的张力支持外壳连同壳内部件一起悬挂在空中。
所述的拖车带回收装置,其中,该拖车带紧固一覆盖局部轮毂的薄片,薄片两旁结合拖车带形成轮毂通过的口袋。
所述的拖车带回收装置,其中,该薄片是编织的布料。
所述的拖车带回收装置,其中,该变速机构包括至少两个齿数不同的齿轮,其中的一个齿轮与轮毂相连,另一个齿轮安装在一联结卷收装置的传动轴上。
所述的拖车带回收装置,其中,该变速机构还有一紧固于外壳的侧盖,在侧盖与外壳之间供前述齿轮与传动轴予以安装。
所述的拖车带回收装置,其中,该卷收装置包括一涡卷弹簧,涡卷弹簧外端与一紧固于侧盖的盖子相连,涡卷弹簧内端置入传动轴所设一狭缝中。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拖车带回收装置,其包括:
一外壳;
一卷筒,该卷筒包括一轮毂及一对分开套在轮毂上的盘体,该轮毂安装在外壳内而能够转动,该轮毂贯穿延伸一孔;
一拖车带,该拖车带能够通过轮毂的孔,拖车带两端伸出外壳而能在一伸出位置和一缩回位置之间移动,拖车带设有一包住局部轮毂的口袋,抑制拖车带在轮毂的孔位移;及
一卷收装置,该卷收装置提供拖车带自动盘绕在轮毂所需的作用力;
在缩回位置时,拖车带两端间的部位盘绕在轮毂上;在伸出位置时,拖车带的张力支持外壳连同壳内部件一起悬挂在空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汉卿,未经黄汉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4969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脱落细胞粘取器
- 下一篇:基于秸秆的生物质制肥集气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