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扣件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49742.9 | 申请日: | 2013-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114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周立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立新 |
主分类号: | F16B2/06 | 分类号: | F16B2/06;E04G7/14;E04G7/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钟锦舜 |
地址: | 057150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扣件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紧固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用于夹持物体的扣件以及扣件的制造方法。该扣件例如为用于搭建脚手架的建筑用扣件。
背景技术
扣件作为一种紧固装置,被广泛用于各种领域进行紧固,例如用于建筑领域以搭建脚手架。在现有技术中,扣件一般包括盖板和基座(在下文中也统称为“夹臂”),在盖板与基座之间通过销轴形成可旋转连接。
现有的扣件一般包括铸造制成的扣件以及热锻成型的扣件。
在铸造制成的扣件中,盖板上供该销轴穿过的通孔和基座上供该销轴穿过的通孔均通过穿孔工艺形成。这种扣件一般采用玛钢铸造制成,通过模具逐个铸造盖板和基座,并在盖板和基座退火后进行穿孔,形成供销轴穿过的通孔,如中国专利申请CN1629420A中所示。但是,这种扣件由于采用铸造工艺,因此需要对原料进行加热、注塑成型、退火等多种工艺,因而能耗高,对加工设备要求高,加工周期长,导致总体生产成本高,且易引起环境污染。另外,由于这种扣件主要使用的材料为玛钢或铸铁,其含碳量高,因此韧性差,抗压强度不够高,易导致安全事故;而为了进一步增加其抗压强度,不得不增大其盖板、基座和通孔边沿的尺寸,导致扣件用料增加、重量大。
在热锻成型的钢制扣件中,一般采用钢板作为原料。而为了形成盖板与基座上供销轴穿过以形成可旋转连接的通孔,必须对盖板和基座在高温下进行热锻,以形成较大的扁平部位供穿孔,并使得穿孔后形成的通孔的边沿足够宽,以实现足够的连接强度。在这种扣件中,由于热锻工艺成本较高,对加工设备要求高(例如要求加工设备如模具具有耐高温性能),而且扣件的用料多,所以扣件成本相比铸造制成的扣件更高。
现有技术中也提出了钢板扣件,如中国专利申请CN102322464A中所示。但是现有的钢板扣件的加工繁琐,重量较大,生产环节多而导致生产速度慢,尤其是其强度不高。该扣件由于使用三角平板状的中心板,与被夹持物体的贴合面不够大,导致与被夹持物体的摩擦力有限,防滑效果一般;而且其盖板与基座之间的旋转连接部位在使用中易松脱。
包括以上扣件在内的现有技术扣件的共同缺点在于其扣合强度不高,这主要是由于盖板和基座之间的销轴连接强度不够高导致的,该销轴连接仅仅依靠自身的结构强度和作用力来提供所需扣合强度。而为了进一步提高扣件的强度,需要增加盖板、基座和销轴连接部的厚度,从而增加扣件的材料使用量,导致成本和扣件自身重量增加。
传统钢制扣件的安全性能稍好,但是由于采取热锻、打空、组装等工艺,生产成本过高,造价比传统铸造扣件(例如玛钢扣件)高出1-2倍,在中国市场几乎没有使用。
此外,在传统扣件中,扣件夹臂之间的活动链接(或旋转连接)是薄弱环节,一旦出现变形或损坏,往往是不可恢复的,而且扣件立即损坏,导致扣件安全性降低。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夹持物体的扣件,该扣件包括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第一夹臂的第一端和第二夹臂的第一端通过可旋转连接机构而彼此可旋转连接,在第一和第二夹臂之间形成用于在夹持物体时容纳该物体的空腔,其中,该可旋转连接机构包括销轴以及卷绕该销轴而绕该销轴可旋转的卷绕部,该卷绕部以其第一端与第一和第二夹臂之一连接或作为其一部分,该销轴与所述第一和第二夹臂中的另一个连接或作为其一部分,并且该卷绕部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空腔中且在该扣件夹持物体时与该物体摩擦接触。
优选地,为了增加所述可旋转连接的旋转灵活性以及增强其牢固性,在该销轴与卷绕部之间设有圆筒形衬套,即在销轴外套设有圆筒形衬套,而卷绕部卷绕在该衬套上。更优选地,该衬套具有纵向缝隙,使得该衬套在受到挤压时能够收缩而夹紧位于其内部的物体。
其中,所述卷绕部的第二端在卷绕销轴后可以与自身焊接在一起以增加牢固度;但是也可以不焊接,使得在卷绕部第二端与卷绕部自身之间留有足够间隙,使得在该第二端被所夹持物体所挤压时能够弹性变形并裹紧销轴,使得该第二端难以滑脱,并且这也可以降低加工复杂度和成本。
需要指出的是,本发明中所说的两个物体“连接”可以指这两个物体直接连接,或者通过第三者间接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立新,未经周立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4974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