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C型通用蒸汽弹射器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51317.3 | 申请日: | 2013-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219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李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静 |
主分类号: | B64F1/06 | 分类号: | B64F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10070 内蒙***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用 蒸汽 弹射器 | ||
技术领域;
一种适用于直甲板、滑跃甲板通用的C型蒸汽弹射器。
技术背景;
目前世界上航母舰载飞机起飞方式有三种,滑跃、垂直、弹射。滑跃起飞需特殊设备,对机体结构要求底,陆基飞机上舰容易,其出动率和弹射起飞相当,可连续出动而无弹射器使用次数的限制,起飞离舰时飞机始终保持控制(弹射起飞初期实际上是无控的),但要求飞机具有高推重比和短距起飞能力,起飞不能重载,高温起飞又分蒸汽弹射、电磁弹射。电磁弹射具有重量轻、体积小等优点,但电弹技术复杂,技术上还不成熟,我国在此领域不处在小规模研究论证阶段,上舰的可能性很小。我国有大功率高压蒸汽锅炉的制造和使用经验,在此基础上发展航母蒸汽动力不会有太大的困难,C形弹射器理论上并不复杂,其关键技术是C形汽缸开口的密封,近年来我国在大型机械制造和加工工艺技术上有了很大的进步,解决了汽缸密封技术问题,我们完全可以打破垄断制造出自己的弹射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蒸汽弹射器利用特殊的活塞和密封条同时密封、开启C形汽缸,和活塞一体的并且在C形汽缸外部的牵引钩自如运动,牵引滑车上的飞机起飞。
附图说明;
图1是直甲板、滑跃甲板通用的C型蒸汽弹射器工作原理图。
图2是活塞制动原理图。
图3是特殊活塞原理图。
图4是密封条说明图。
图5是密封条在汽缸中的位置图。
图6是汽缸说明图。
图7活塞剖视图。
图8是活塞、汽缸、密封条工作原理剖视图。
图9是弹射器工作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0003]所述,C型汽缸是一个外切多边形的开口圆,在开口处管壁加厚加工成八字形开口,八字型开口宽度上部为密封条圆和三角形接合部的宽度,下部为三角形底部宽度,见(图6)汽缸体分段制造,组合安装,分首段、中段、尾段,增加中段的数量来确定C型汽缸的总长度。
根据[0003]所述,活塞是一个两头直径大于中间的空心圆柱体,在圆柱体中央安装有导带轮,上部是牵引钩,牵引钩两侧的圆柱体上开口用于穿过密封条,两端设有托带轮,见(图1),(图7)
根据[0003]所述,密封条是由耐高温的橡胶制成,上部是一个空芯圆、下部是一个等边空芯三角形,圆和三角形的接合部为C型汽缸开槽的宽度,在三角形底部附一层1-2mm的弹性钢带,增加耐磨性。空芯圆的作用是密封条在汽缸中的位置。见(图4)
根据[0014]所述可在弧形汽缸内运动的特殊活塞,因为弹射器的活塞的特殊性,活塞体内安装有导带轮等部件,而且活塞是双向的,活塞的长度在1000mm左右,传统的活塞是不能在弧形汽缸内运行的。活塞能否在弧形汽缸运行取决于汽缸的弧度大小和活塞的长度,我设计的这种特殊活塞分三部分,中间部分的直径小于汽缸直径不和汽缸接触,两边是相同的分体活塞,用穿轴连接,如(图3),这样两边的分体塞相对于中间部分有一个上下自由偏转 的角度如,所以这种特殊活塞就可在小弧度、大弧长汽缸内运动,同样也可在直线汽缸内运动。
根据[0013]、[0014]、[0015]、[0016]所述弹射器工作原理如下。
一;弹射;
打开气阀b、和泄气阀,关闭排气阀a、高压蒸汽从进气口进入推动活塞向前运动,密封条在托带轮A的推压下进入汽缸密封槽内,密封汽缸防止蒸汽泄漏,同时密封条经过导带轮、托带轮B的作用下脱离气缸密封槽,以便牵引钩通过。这时牵引钩带动滑车及固定在滑车上的飞机高速向前运动完成一次弹射。见(图1)、(图9)
二;活塞制动;
弹射完成后活塞需要及时停止下来,由于弹射时活塞在高压蒸汽的推动下高速运动,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力,要在很短的时间和距离内停止,就需要及时缓解释放其冲击力。其实在弹射末端蒸汽压力逐渐下降,活塞基本上是靠惯性运动的,当活塞运行到制动段时,高压蒸汽从泄气口排出泄压,而且活塞的前端由于汽缸内的空气被压缩也起到一定的阻尼作用,并在泄气口处设一道阻拦索通过液压缸阻尼滑车完全可以使活塞及时停下来。如(图1)(图2)
三;复位;
完成一次弹射后,牵引钩需复位准备下一次弹射。关闭气阀b和泄气阀。打开排气阀a,从反向进气口输入高压蒸汽推动活塞反向运动,和弹射原理相同使滑车复位。见(图1)
以上的实施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法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的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静,未经李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5131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