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用电源插座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51496.0 | 申请日: | 2013-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439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肖守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肖守宇 |
主分类号: | H01R13/502 | 分类号: | H01R13/502;H01R13/19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46000 四川省泸***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用 电源 插座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一种插座,具体涉及一种家庭、办公场所、一般工场使用的多用电源插座。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与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电器设备、电动工具被广泛使用,普通电源插座的需求越来越大,由于各种电器设备或电动工具所需电流大小各异,于是厂家所配置的电源插头上插脚的粗细、形状、间距等各不一样,这使得生产插座的厂家无所适从,为了满足插电的需要,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大小、形状插孔各异的多功能插座,基本满足插电需要,但是,终因插头上的插脚粗细、形状、间距千差万别,无法与先有的插座良好匹配,导致好好的插座也用不了几次,就出现插不紧,不通电或接触不良,影响工作和生活,严重的还引起火灾;有的电器买来就插入不了现存的插座,必须新购与之匹配的插座才能使用,不仅麻烦也是一种浪费;如图5例举了现实生活中常见的16种插头上插脚的粗细、形状、间距、布局情况,以及图6各种多功能插座上的5种插孔的孔形孔位,实际上,插脚还远不止这些差异,插座上的插孔孔形也还有很多,要使插脚恰好与插孔完全匹配,本身不太可能,因为二者往往不可能是一个厂家生产,再加之使用者不可能买很多插座来放着,需要用电时慢慢去测试好用电器的插头插脚是否与插座上的插孔良好匹配后再使用,通常只要插脚能勉强插入插座的插孔,能应急使用就行了,这种“不恰当”的使用方法,导致了目前各种插座,甚至所谓多功能插座,也满足不了实际需要,用不了几次插座依然被“毁坏”,插不紧、不通电或接触不良,使之处于半瘫痪状态。
为什么传统的插座总是给人以不满意的使用效果呢?研究插座的结构就会发现,质量较好的插座,如世界十大品牌插座或中国几大品牌插座,大都是如图3所示,为每个插脚设置一个塑料小方盒子,内部安放金属插夹,再由金属插夹尾部接一块金属片穿出盒底连接电路系统;质量较差的插座,直接将金属插夹用螺钉旋紧在底座上,如图4所示,二者的差别除是否使用塑料小方盒子外,就是金属插夹的质量不同,好的插夹使用优质合金材料,夹力大且不易变形夹力衰减速度较慢,质量差的插夹用极薄的金属片制作,夹力小不说且极易变形,当然用不了几次就“报废”了。品牌插座是不是使用者就很满意了呢?事实也并非如此,新买来时插头插入很费力,拔出插头又很困难是常有的事,用不了多久依然出现插不紧或接触不良,究其原因,传统插座都使用金属片做插夹,形状也都类似,由于受插座厚度及制造成本的影响,插夹产生弹力的金属片力臂不够长,因此其容忍性必然较差,即要不了多大的形变就超过了插夹力臂的弹性限度。新购插座,如果一直插入同一个插头,插座是很久不会坏的,但在实际生活中,往往有些电器的插头脚距要远一点或脚片要厚一点,有些近一点薄一点,假如先使用一个脚距远一点或厚一点的插头强力插入插夹中去,超过了插夹具支的弹性限度,必然就使插夹具支再也回复不到原来的位置了,下次再使用一个脚距近一点或薄一点的插头插下去,当然也就插不紧了,难怪乎插头插入、拔出都困难,却往往不久又出现插不紧电路接触不良的现象。
上述问题,看起来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可是当你身临其境影响你的生活和工作的时候,你不得不承认它是大事,使你愤怒而又无奈且急切需要解决的大事。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多用电源插座,根据它的移动属性,可分为墙壁上的固定电源插座和可移动的插线板电源插座。
本发明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多用电源插座,该插座由面罩、插夹、底座、电路系统四部分组成。
插座的质量最基本的指标一是插头首先要插得稳,而插入、拔出又要容易,即松紧要适度,夹力要恒定;二是电流传输要顺畅,无接触不良不发高热;三是要经得起插头的反复插拔及随时间的老化、变形等考验,质量衰减速度慢;四是插夹的容忍性要强,即产生夹紧力的元件,要能经受得起插头上的插脚因制造差异或因变形等带来的破坏性影响;五是使用要方便,不要因插脚粗细、宽窄、间距等不同有太多的限制;六要能防酸碱、防震防摔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肖守宇,未经肖守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514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保护行走收割机
- 下一篇:农作物收获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