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变压器串联降压增流短路融冰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51702.8 | 申请日: | 2013-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366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许良柱;吴建国;朱勇;杨彬;陈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凯里供电局 |
主分类号: | H02G7/16 | 分类号: | H02G7/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56000***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压器 串联 降压 短路 融冰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变压器串联降压增流短路融冰法,具体涉及将两高压变压器电气串联,利用高压变压器将初始电源进行二次降压,变成电压减小电流增大的融冰电源,将需进行融冰的覆冰导线一端三相短路,另外一端线路通过安全的融冰电源,从而使线路发热融冰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输电线路造成的覆冰灾害次数增多、规模扩大、危害加重,给电网的正常运营及人民生活水平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为解决输电线路在冬季覆冰这一严重威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难题,国内外对输电线路覆冰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并提出了许多输电线路融冰方法。在已经形成严重覆冰的情况下,常采用的方法是机械除冰法和热力融冰法。机械除冰操作烦琐,且容易损伤导线,我国尚没有在实际工程中采用,实际应用中一般采用热力融冰法。
热力融冰法有几种方式,主要包括负荷转移法、直流电流融冰法。
负荷转移融冰法的原理为将其他一条或几条输电线路上的负荷转移集中到某条输电线路上进行供电,从而增大该输电线路的电流强度,使线路发热融冰的方法。此种方法的弊端是不能对单电源供电的负荷实施转移,操作起来有一定的局限性。
直流电流融冰法的原理是将覆冰导线作为负载,施加直流电源, 用较低电压提供短路电流加热导线使覆冰融化。如果采用系统电源通过整流装置提供直流融冰电源,整流装置可选择的方案有两种:可控整流和不可控整流。不可控整流装置价格相对便宜,但在由系统提供整流电源的情况下,不能实现零起升流,只能采用高压冲击短路线路的方法提供融冰电流,所以对系统有一定的冲击;而且一般变压器的电压可调范围较小,导致采用此方案时覆冰导线长度受到限制。采用可控整流装置方案可实现零起升压和升流;通过电流闭环,可对不同长度,不同类型的线路提供同样的融冰电流,适应性较好。但是可控整流装置结构相对复杂;工作时谐波含量高和无功损耗大,需要配置一定容量的交流滤波器进行无功补偿和滤波;并需要配置响应的保护设备,投资相当大。
由此可见,负荷转移融冰法和直流电流融冰法各有利弊,本发明介绍一种全面考虑两者优缺点,综合性能更高的方案。
发明内容
1、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所涉及一种双变压器串联降压增流短路融冰法正是针对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利用两个高压变压器电气串联,将初始电源进行二次降压,变成电压更低电流更大的融冰电源,对覆冰导线进行短路融冰的方法。
2、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将两台大容量的高压变压器进行电气串联,通过对初始电源进行二次降压后,为覆冰导线提供短路融冰电流进行融 冰的方法。其核心在于:两高压变压器进行电气串联后,将初始电源接入其中一台高压变压器的输入端,经过该变压器进一步降压后从该变压器的输出端出,该变压器的输出端又接入另外一台高压变压器的高压输入端,进行二次降压,经过二次降压后得到电压等级更低但电流更大的融冰电源,将该融冰电源输入至覆冰导线提供融冰电流,覆冰导线各相之间事先短接,融冰电流经过短接的覆冰导线后会使导线发热,进而达到融冰的目的。
本发明的融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初始电源、串联后的高压变压器、覆冰导线连接构成电气回路;
2)根据变压器、覆冰导线等融冰设备的类型,确定各类融冰设备的电气参数,计算出融冰电流大小及覆冰导线长短,合理计算覆冰导线的短接位置,合理设置各种电气保护参数,做好各项安全和风险防范措施;
3)根据计算出来的线路融冰长度,在合理的位置将覆冰导线各相进行电气短接;
4)开展融冰工作。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降压增流融冰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经过串联的两台变压器进行降压,得到电压更低电流强度更大的融冰电流,使融冰效果更明显。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双变压器串联降压增流短路融冰法电气连接图。
如图1所示,1为初始电源,2为高压变压器,3为高压变压器,4为降压后的融冰电源,5为电气开关,6为覆冰导线,7为覆冰导线的三相短接点,8为接地刀闸。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凯里供电局,未经凯里供电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5170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