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51955.5 | 申请日: | 2013-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593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古林一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K5/00 | 分类号: | H02K5/00;H02K5/04 |
代理公司: | 上海音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1267 | 代理人: | 张成新 |
地址: | 日本国长野县***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机。
背景技术
在各种电动机中,在数码相机或摄像机等中被利用于透镜驱动的步进电动机有时被直接安装在透镜的镜筒内,该情况下,需要防止光被电动机壳体的外表面反射而射入摄像器件中。因此,提出了通过注塑成形并利用树脂将具备极齿的磁极单元加以封装并且将树脂表面形成为梨皮状的结构、或者在树脂中添加碳黑的结构(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还提出了下述的结构,即,利用氯化铁对金属制的电动机壳体外表面进行蚀刻(etching),并且利用含有氧化物或硫化物的黑色薄膜对该外表面进行发黑处理(参照专利文献2)。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公报、特开2003-32990号
专利文献2:日本公报、特开2006-129607号
发明内容
但是,根据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结构,由于需要将具备极齿的磁极单元装入金属模内进行注塑成形这一特殊工序或者大型设备,因此,存在成本增加这一问题点。另外,根据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结构,由于需要对电动机壳体进行蚀刻工序等特殊的湿式制程或者特殊药物,因此,存在成本增加这一问题点。另外,根据专利文献1、2所记载的结构,从无法谋求与普通步进电动机通用部件这一点来看也存在成本增加这一问题点。
鉴于以上问题点,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无需特殊工序或特殊药物便能够防止外表面上的反射的电动机。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电动机具有转子被收容在电动机壳体内侧的电动机主体,该电动机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电动机壳体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覆盖有具有吸光性的消光用的防反射层。
在本发明的电动机中,由于在电动机壳体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覆盖有防反射层,因此,在将电动机安装到光学仪器等中时,只要以防反射层位于光照射位置上的方式配置电动机,便能够防止发生被电动机壳体反射的光射入摄像器件等不良情况。
另外,在设置防反射层时,只要在将电动机组装之后、或者在组装电动机的过程中进行利用防反射层将电动机壳体覆盖这一简单作业即可,从而无需进行注塑成形或蚀刻工序等特殊工序。另外,对于防反射层以外的其他所有部件均可以谋求与普通电动机的部件通用,因此,不会因为防止电动机外表面上的反射而使成本增加。
在本发明中,可以采用下述的结构,即,上述防反射层是覆盖在上述电动机壳体外表面上的盖体,并且,该盖体的外表面成为表面上设有消光用凹凸的吸光性防反射面。根据该结构,只要进行在电动机壳体的外表面上覆盖盖体这样的结构简单的部件这一简单作业即可。另外,由于盖体是预先通过与电动机主体的制造工序不同的其他工序制造的,因而不会使成本增加。
在本发明中,优选上述盖体是在其内侧嵌有上述电动机壳体的筒状盖体。根据该结构,能够可靠地将筒状盖体安装在电动机壳体上。具体来说,可以构成为:上述盖体具有底板部和侧板部,并且上述侧板部覆盖在上述电动机壳体的外表面上,其中,上述底板部与上述电动机的反输出侧的端面重叠,上述侧板部从上述底板部的外周边缘起朝向电动机轴线方向的输出侧延伸且呈圆筒状。
在本发明中,可以采用上述盖体通过粘接剂而被固定在上述电动机壳体的外表面上的结构。根据该结构,由于无需形成为电动机壳体与盖体相互卡合这样的特殊结构,因而具有下述的优点,即,盖体的结构简单,并且,电动机壳体可以直接采用普通电动机中所使用的结构。
在本发明中,优选上述电动机壳体在朝向电动机轴线方向延伸的筒状壳体部的开口边缘处设有朝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部;上述盖体至少覆盖至形成有上述凸部的位置处;在上述盖体的内周面与上述筒状壳体部的外表面之间,通过上述凸部而形成有构成上述粘接剂的积存部的间隙。根据该结构,能够将粘接剂积存在粘接剂积存部中。
在本发明中,优选上述电动机壳体是将具备上述筒状壳体部的两个杯状部件以彼此的上述开口边缘相对置的方式排列在电动机轴线方向上而构成。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两个杯状部件上所设有的凸部,在盖体的内周面与筒状壳体部的外表面之间形成粘接剂的积存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5195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封印封装检测装置
- 下一篇:静电保护芯片的检测装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