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越离合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52122.0 | 申请日: | 2013-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150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2 |
发明(设计)人: | 漆杰;李海亮;杨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41/18 | 分类号: | F16D4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 |
地址: | 230022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越离合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运动能沿一个方向传递而不能沿其相反方向传递的棘轮机构,更准确地说,涉及一种棘轮式超越离合器,属于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棘轮是一种单向驱动部件,其通常具有多个棘爪,棘爪由弹簧偏压沿着径向运动至于棘齿啮合,将机构锁定;在沿相反方向转动时,棘爪和棘齿分离,从而使棘轮自由转动。上述结构的棘轮其价格昂贵,制作工艺要求高,装配较为复杂,而且维修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超越离合器,其结构简单,装配、维修便捷。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超越离合器,包括第三转动环,以及位于第三转动环内并和第三转动环同轴的第二转动环,所述第三转动环的内圆周面上设有多个第三棘齿槽,所述第三棘齿槽包括槽底,以及从槽底延伸至第三转动环内圆周面上的第三曲面;所述第二转动环的外圆周面上凸出有多个和第三棘齿槽啮合的第二延伸臂,所述第二延伸臂和第二转动环之间留有供第二延伸臂弯向第二转动环的变形空间。
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延伸臂的自由端和第三棘轮槽啮合。
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延伸臂的侧壁设有用于和第三棘齿槽啮合的凸起部。
优选的是,所述凸起部为和第三棘齿槽啮合的棘齿。
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延伸臂等距离地分布在所述第二转动环的外圆周面上,所述第三棘齿槽的数量为第二延伸臂的至少两倍。
优选的是,所第三棘齿槽的数量为十二个,第二延伸臂为三个。
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延伸臂位于第二转动环外圆周面的下方,还设有位于第二转动环外并和第二转动环同轴的第一转动环,所述第二转动环外圆周面的上方设有多个第一棘齿,所述第一棘齿包括齿顶、齿底以及从齿顶延伸至第二转动环外圆周面上的曲面;所述第一转动环的内圆周面上凸出有多个偏离其圆心方向的用于和第一棘齿啮合的延伸臂,所述延伸臂和第一转动环之间留有供延伸臂弯向第一转动环的变形空间。
优选的是,所述延伸臂的自由端和第一棘轮啮合。
优选的是,所述第二转动环的外圆周面上临近第一棘齿的位置还设有第二棘齿,所述第二棘齿包括从其齿顶延伸至第一棘齿的齿底的第二曲面;第二棘齿和延伸臂的关系如下:当延伸臂的自由端与第一棘齿啮合时,延伸臂的侧壁抵在第二曲面上。
优选的是,所述延伸臂等距离地分布在所述第一转动环的内圆周面上,所述延伸臂的数量为第一棘轮的至少两倍。
本发明的超越离合器,当第三转动环顺时针转动时,第二延伸臂顶住第三棘齿槽并带动第二转动环顺时针转动;当第三转动环逆时针转动时,给第二转动环提供一个阻力(大于第二延伸臂的变形力),第二延伸臂离开第三棘齿槽,并使第三曲面和第二延伸臂之间相互挤压,第二延伸臂被压向第二转动环的外圆周面,最终使得第二延伸臂脱离第三棘齿槽并在第三转动环的内圆周面上滑动,直至“掉进”下一个第三棘齿槽,并撞击第三棘齿槽的槽底,发出“啪”的一声,实现了超越离合器单向传递转动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图3示出了本发明中锁芯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图5示出了本发明中锁舌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中下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锁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6中下盖体在第一凸起处的截面图。
图9示出了本发明中上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发明加油管盖的爆炸图。
图11示出了本发明加油管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本发明超越离合器第二转动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本发明超越离合器第一转动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14示出了本发明超越离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5示出了本发明超越离合器另一种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6示出了图15中超越离合器A处的放大图。
图17示出了本发明中锁舌和锁舌槽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参考图1-图8、图17,本发明的一种锁芯的安装总成,包括具有锁芯槽的锁芯座101,以及位于锁芯槽内和锁芯座101相对转动的锁芯1,本发明的锁芯座101为中空的圆柱形,其一端封闭,另一端用于放入锁芯。所述锁芯配合钥匙的结构属于现有的技术,在此不再具体说明。本发明的锁芯1,在其底端偏离其圆心的位置设置一偏心推柱1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521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高炉炉缸
- 下一篇:拍摄装置、图像传送方法和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