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行车时移动通信终端的来电处理方法及移动通信终端在审
申请号: | 201310052647.4 | 申请日: | 2013-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975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房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浪潮乐金数字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725 | 分类号: | H04M1/725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戴云霓 |
地址: | 264006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行车 移动 通信 终端 来电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行车时移动通信终端的来电处理方法及移动通信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的普及性及私家车越来越多,开车时接打电话的现象时常出现,这就造成了交通安全隐患,严重威胁着本人和他人的安全。开车时接打电话,时常发生在你或你的身边,行驶安全隐患不容忽视。以往的解决方法有车载模式拒接并短信回复,通过有线耳机接听,或者,通过蓝牙传到无线耳机或车载设备接听等。
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不足:
车载模式自动拒接并短信回复可以避免行驶中接听电话,但有可能因此错过重要的事情,或者因为遗忘,在下车后没有及时解除车载模式而造成不便;有线耳机和蓝牙设备接听虽然可以把一只手解放出来,但是在车辆高速行驶时,接听电话还是会分散一定的精力,对于突发情况很难及时妥当的处理,更加的危险。所以说,以往的技术方法都不够人性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行车时移动通信终端的来电处理方法及移动通信终端,以实现通过手机测出驾驶人开车的时速,并根据速度的快慢设定不同来电处理模式,从而使使用人在不错过重要电话的同时,最大限度保障行车安全。
为达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行车时移动通信终端的来电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行车速度;
根据所述行车速度,设定车载移动通信终端的来电处理模式。
为达上述目的,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通信终端,所述移动通信终端包括:
行车速度获取单元,用于获取行车速度;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行车速度,设定车载移动通信终端的来电处理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
本发明实现了通过手机测出驾驶人开车的时速,并根据速度的快慢设定不同来电处理模式,从而使驾驶员在不错过重要电话的同时,最大限度保障行车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的整体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的具体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终端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的整体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10、获取行车速度;
120、根据所述行车速度,设定车载移动通信终端的来电处理模式。
可选地,步骤110中获取行车速度可以包括:通过车载OBD2蓝牙模块获取行车速度;或者,通过GPS模块获取行车速度。
可选地,步骤120中根据所述行车速度,设定车载移动通信终端的来电处理模式,具体可以包括:
当所述行车速度小于预设的第一速度阈值时,使车载移动通信终端处于第一来电处理模式;在所述第一来电处理模式下,所述车载移动通信终端正常响铃或震动以提示来电;或者,
当所述行车速大于所述预设的第一速度阈值且小于预设的第二速度阈值时,使车载移动通信终端处于第二来电处理模式;在所述第二来电处理模式下,所述车载移动通信终端语音提示来电号码和来电方姓名,以及自动拒接来电并自动短信回复;或者,
当所述行车速度大于所述预设的第二速度阈值时,使所述车载移动终端处于第三来电处理模式;在所述第三来电处理模式下,所述车载移动通信终端针对来电发出短暂提示音,以及自动拒接来电并且自动短信回复。
可选地,图1所示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当所述行车速度大于所述第一速度阈值,且所述车载移动通信终端未解除车载模式时,禁止所述车载移动通信终端向外拨打电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浪潮乐金数字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未经浪潮乐金数字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5264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在生物表面赋予记忆效应的方法和组合物
- 下一篇:吸水片材构成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