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3-氨基-4-烷氧亚胺基哌啶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53240.3 | 申请日: | 2013-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869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郭慧元;刘明亮;刘秉全;魏增泉;刘开湘;李素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D211/72 | 分类号: | C07D211/7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科联合专利事务所 11130 | 代理人: | 王为 |
地址: | 10005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氨基 烷氧亚 胺基 哌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化工生产领域,涉及一种3-氨基-4-烷氧亚胺基哌啶的制备方法。具体地说,本发明以3-氨基丙酸乙酯盐酸盐和丙烯腈为起始原料,依次经亲核加成反应等7步反应制得3-氨基-4-烷氧亚胺基哌啶及其盐。
背景技术
3-氨基-4-烷氧亚胺基哌啶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类重要的医药化工中间体,主要用于合成新型喹诺酮抗菌及抗结核候选化合物 (ZL 200710145608.3; PCT/CN 2008/001526; ZL 201010156815.0)。迄今文献公开了两条这类中间体的实验室合成方法。其中,文献方法一以1-苄基-4-氧代哌啶-3-羧酸乙酯为起始原料,依次经羰基还原、酯氨解、Hofmann降解等9步反应得到3-氨基-4-烷氧亚胺基哌啶[药学学报, 2008, 43(8): 819-827]。但在该制备方法中有3步反应的后处理需要使用色谱柱分离技术,第7步氧化反应采用Jones试剂(CrO3+H2SO4)存在重金属污染,故不适合工业化生产。
文献方法一:
文献方法二是以吡啶为起始原料,经季铵化、还原等12步反应制得3-氨基-4-甲氧亚氨基哌啶(Bioorg. Med. Chem. Lett. 2007, 17, 4523-4526)。但该制备方法存在:1)环氧化合物的碱(氨水)催化开环反应因无选择性而导致该步收率很低,在随后用叔丁氧羰基(Boc)保护氨基后必需经柱层析分离纯化。此外,甲肟化和脱Boc保护基并成盐反应完成后也需经柱层析分离纯化;2)采用吡啶-SO3-DMSO体系氧化羟基,产生恶臭的二甲硫醚,严重污染环境等问题,故也不适合工业化生产。
文献方法二: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探索并实践出一种3-氨基-4-烷氧亚胺基哌啶的新制备方法。与现有文献方法相比,本制备方法反应步骤更少(共7步),所涉及的各步反应后处理均为常规操作,可满足工业化要求,对节约生产成本及保护环境具有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通式(I)表示的一类3-氨基-4-烷氧亚胺基哌啶化合物及其盐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适合于规模化生产,操作简单、绿色环保。
其中:
R代表甲基、乙基;
式(I)化合物的盐包括盐酸盐和甲磺酸盐。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式(I)化合物及其盐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步骤如下:
1)氨基丙酸乙酯盐酸盐(II)在碱存在下与丙烯腈(III)发生亲核加成反应,得到(IV),(IV)用二碳酸二叔丁基酯(Boc2O)处理得N-叔丁氧羰基-3-(2-氰基乙基)氨基丙酸乙酯(V),(V)在强碱存在下环合得1-N-叔丁氧羰基-3-氰基-4-哌啶酮(VI) ;
2)(VI)用烷氧胺盐酸盐在碱存在下肟化得1-N-叔丁氧羰基-3-氰基-4-烷氧亚氨基哌啶(VII),(VII)在弱碱存在下通过氰基水解得1-N-叔丁氧羰基-3-甲酰氨基-4-烷氧亚氨基哌啶(VIII);
3)(VIII)经过Hofmann降解反应得1-N-叔丁氧羰基-3-氨基-4-烷氧亚氨基哌啶(IX),(IX)用酸脱保护即得3-氨基-4-烷氧亚氨基哌啶(I)。
本发明制备方法,化学反应式如下:
其中:
R代表甲基、乙基;
其中,步骤1)中,式(II)化合物溶于质子性溶剂(如甲醇,乙醇),加入碱(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钠,碳酸钾,碳酸氢钠,碳酸氢钾),10-50℃下搅拌0.5-2小时,加入式(III)化合物,-10-50℃下搅拌反应3-8小时,得式(IV)化合物,加入Boc2O,30-50℃下搅拌反应1-5小时,得式(V)化合物;其中,式(II)化合物
与碱、式(III)化合物和Boc2O的摩尔比为1:0.5-2:1-1.5:1-1.2,在强碱(如NaH,CH3ONa或C2H5ONa)存在下,式(V)化合物溶于非极性溶剂(如甲苯或二甲苯)中,在室温到110℃下搅拌反应2-10小时,得式(VI)化合物;其中,式(V)化合物与强碱的摩尔比为1: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5324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拆卸压杆模具连接器
- 下一篇:一种低泡地毯清洗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