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卫星动量轮控制下的变轨间隔确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55410.1 | 申请日: | 2013-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163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2 |
发明(设计)人: | 赵性颂;袁军;程莉;张辉;王新民;周剑敏;张俊玲;武占峰;邢卫卫;王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5D1/10 | 分类号: | G05D1/1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安丽 |
地址: | 10008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卫星 动量 控制 间隔 确定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卫星动量轮控制下的变轨间隔确定方法,属于卫星轨道控制领域。
背景技术
以往轨控发动机喷气产生的干扰力矩都是由喷气姿控发动机抵制,喷气姿态控制具有力矩大且无角动量的约束,一般可将干扰力矩带来的影响有效地控制下来,在全驱动控制方式下,通过三轴解耦控制方法实现对航天器的三轴控制。卫星在轨运行过程中,一旦因某种故障导致某一星体轴的喷气发动机无法正常工作时,则卫星喷气控制变为一个欠驱动控制问题,以往的喷气控制方法已经不适用,需要在“三轴轮控+磁卸载”的正常对地模式下,使用动量轮完成姿态控制以及轨控干扰力矩的吸收,实现轨道控制。在动量轮产生的控制力矩较小、轨控干扰力矩较大的情况下,如何确定轨道控制的变轨时间间隔,需要解决。国内外主要针对喷气姿控下的轨控变轨策略进行了较多的研究,而没有对卫星动量轮姿控下的轨控变轨策略进行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卫星动量轮控制下的变轨间隔确定方法,在卫星喷气推进系统失去正常姿控功能的情况下,采用“三轴轮控+磁卸载”完成姿态控制以及轨控干扰力矩的吸收,给出轨道控制的变轨时间间隔确定方法,实现卫星的轨道控制。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卫星动量轮控制下的变轨间隔确定方法,步骤如下:
(1)根据卫星动量轮的饱和角动量与标称工作角动量计算卫星动量轮能够承受的最大角动量变化值HWmax,该最大角动量变化值HWmax为饱和角动量与标称工作角动量之差;
(2)根据公式Td=J·[ω(t+Δt)-ω(t)]/Δt计算卫星的轨控推力器产生的干扰力矩Td,其中,Δt为轨控推力器的喷气时间,轨控推力器喷气前后的星体三轴角速度分别为ω(t)和ω(t+Δt),J为卫星转动惯量;一般情况下,轨控推力器产生的干扰力矩Td方向沿星体X轴或Z轴方向。
(3)确定一个轨道周期中轨控推力器允许产生的积累干扰角动量HP的幅值;
(4)在满足n*△tp<Tp的条件下,通过公式Tin=Ts/n确定变轨时间间隔Tin,其中,n为每圈变轨次数,n=1,2,…,2N-1,Ts为卫星的轨道周期,N为正整数,△tp为喷气时间,Tp为一个轨道周期内的最长作用时间且有
(5)地面将得到的变轨时间间隔Tin和喷气时间△tp注入到卫星上进行实时变轨。
所述步骤(3)中一个轨道周期中轨控推力器允许产生的积累干扰角动量HP的幅值为且ω0为卫星的轨道角速度。
所述步骤(3)中积累干扰角动量HP的幅值小于所述卫星动量轮能够承受的最大角动量变化值HWmax。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以往的变轨都是在喷气姿态控制的方式下进行,而本发明在动量轮控制下进行,一方面不至于动量轮饱和,另一方面,本发明设计的变轨方式不需要姿控发动机喷气,仅仅需要轨控发动机喷气即可实现变轨,节省燃料。
(2)以往的变轨往往采用一圈一次或两次的变轨方式,效率比较低。本发明考虑变轨工作效率,以节省变轨总时间,设计了多种变轨工作方式,有单圈单次变轨、单圈多次变轨、多圈多次连续变轨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就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介绍。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卫星动量轮控制下的变轨间隔确定方法步骤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未经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5541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断路器
- 下一篇:一种PC级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