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窗玻璃破碎的方法和实现该方法的车窗玻璃破碎器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57213.3 | 申请日: | 2013-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124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2 |
发明(设计)人: | 张旭蓝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旭蓝 |
主分类号: | B60R21/02 | 分类号: | B60R21/02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持衡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5107 | 代理人: | 廖世传 |
地址: | 541004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窗 玻璃 破碎 方法 实现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玻璃破碎的方法,特别是一种车窗玻璃破碎的方法。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车用安全设施,特别是一种车窗玻璃破碎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人们出行乘坐的各种车辆的车窗上所使用的玻璃都是钢化玻璃,这种玻璃抗撞击性强,一般撞击不会破碎,即使破碎也是颗粒状不会伤人,但使用这种玻璃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就是在车辆发生意外事故,乘客从车内逃生时需要借助车辆配置的安全锤才能打碎车窗的玻璃,由于车辆配置的安全锤经常丢失,而且一般大多数小轿车并不配备安全锤,这样在车辆发生意外事故的时候就会使乘客无法从车内逃生。另在交通意外发生时,汽车可能会掉入水中。掉入水中的车的电气控制系统可能会失灵,造成电动车窗无法升降,车门自动锁失灵并且车门受外部强大水压,导致车门也无法向外推开。此时唯一的快速逃生方法就是击碎玻璃逃出窗外。由于普通安全锤只是简单的悬挂在车窗旁的挂架上,十分容易拿取,所以安全锤经常会丢失,大多数车辆都存在一定的逃生隐患,而且使用安全锤还要先拿到安全锤然后再使用安全锤来砸玻璃,由于拿取安全锤需要时间,所以乘客也不能在第一时间内快速砸碎玻璃逃生,这些问题目前还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简单有效的车窗玻璃破碎的方法,能在短时间内轻松弄碎车窗玻璃。
与此相应,本发明另一个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简易,方便的车窗玻璃破碎器,既不容易丢失,并能在短时间内弄碎车窗玻璃,跳窗逃命,挽救自己及他人的生命。
就车窗玻璃破碎方法而言,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法为使用螺旋增力来顶碎车窗玻璃。
由于车辆的车窗上所使用的玻璃都是钢化玻璃,这种玻璃抗撞击性强,一般撞击不会破碎,所以一般必须用专用工具或者很大的力才能打碎车窗玻璃,而利用螺杆和螺孔,通过旋转螺杆可以形成很大的力,这样就可以轻松利用螺杆顶碎车窗玻璃。
就车窗玻璃破碎器而言,本发明为解决技术问题的车窗玻璃破碎器由底座、螺杆、手柄、手柄头组成,底座上有一个螺孔,螺杆通过螺孔拧在底座上,螺杆靠近车窗玻璃一端为尖锥形,螺杆另一端开有一圆孔,手柄通过圆孔与螺杆相连,手柄可以在螺杆的圆孔中滑动,手柄头可以防止手柄从螺杆的圆孔中滑出。
采用这样的结构以后,本发明的车窗玻璃破碎器可以通过底座使用高强度粘合剂或者螺钉固定在车窗玻璃上,在紧急情况出现时,需要从车窗逃生时,可以通过使用手柄旋转螺杆使螺杆的尖锥形一端刺碎车窗玻璃,对于力气较小的人群,可以将手柄滑动到一端,利用杠杆原理也可以轻松的旋转螺杆使螺杆的尖锥形一端刺碎车窗玻璃,从而轻松从车窗逃生。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容易丢失,很容易将车窗玻璃刺碎,因而能在紧急时挽救人们的生命,是一项造福人类的发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本发明车窗玻璃破碎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车窗玻璃破碎器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2所示车窗玻璃破碎器由底座1、螺杆2、手柄3、手柄头4组成,底座1上有一个螺孔,螺杆2通过螺孔拧在底座1上,螺杆2靠近车窗玻璃5一端为尖锥形,螺杆2另一端开有一圆孔,手柄3通过圆孔与螺杆2相连,手柄3可以在螺杆2的圆孔中滑动,手柄头4可以防止手柄3从螺杆2的圆孔中滑出。
本发明使用时,将车窗玻璃破碎器通过底座1使用高强度粘合剂或者螺钉固定在车窗玻璃5上,在紧急情况出现时,需要从车窗逃生时,可以通过使用手柄3旋转螺杆2使螺杆2的尖锥形一端刺碎车窗玻璃5,对于力气较小的人群,可以将手柄3滑动到一端,利用杠杆原理也可以轻松的旋转螺杆2使螺杆2的尖锥形一端刺碎车窗玻璃5,从而轻松从车窗逃生。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容易丢失,很容易将车窗玻璃5刺碎,因而能在紧急时挽救人们的生命。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旭蓝,未经张旭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572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上槽型调心托辊组
- 下一篇:跟随式铰接托辊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