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功能混凝土试件劈拉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59541.7 | 申请日: | 2013-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490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徐港;温婷;王青;苏义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峡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08 | 分类号: | G01N3/08;G01N3/02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3002***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混凝土 试件劈拉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力学性能的试验装置领域,特别是一种多功能混凝土试件劈拉装置。
背景技术
抗拉强度是混凝土一个重要的力学参数。目前,测定混凝土抗拉强度的试验方法有轴向拉伸法、混凝土梁弯曲试验法以及劈拉试验法。据相关资料证明,轴向拉伸法所测得的强度最符合实际情况,但这个方法存在对中的困难;而混凝土梁弯曲试验法所测得的强度往往比实际强度高很多,故在国内外多采用立方体或圆柱体劈裂试验测定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在立方体或圆柱体上施加一条压力线荷载,这样试件中间垂直界面除加力点附近很小的范围外,均匀分布水平拉应力。当拉应力达到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试件被劈成两半。然而,试件上的集中线荷载很难施加,且对中也比较困难,不利于研究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中国专利:201020619738.3公开了一种混凝土劈裂抗拉试验辅助装置,通过在压板对角设有“L”形的挡板,压板中线上设有垫条。采用将满足设计要求的垫条与压板进行一体化设计,且在压板上固定有挡板用于定位试件,试验时取消了在试件上划线确定劈裂-面位置的步骤,免除了划线时人为因素的误差,提高了试验效率。因上下的压板采用独立结构,之间无连接的结构,所以较现有的立方体劈拉试验装置体积小,质量轻。存在的问题是,该装置只能适用于固定尺寸的试件,当涉及多种规格尺寸的试件时则需要制作多种尺寸的压板,实验成本较高,也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功能混凝土试件劈拉装置,可以方便地适用于多种不同规格的试件,提高了试验的工作效率和测试结果的准确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混凝土试件劈拉装置,包括框架,框架下方设有下压板,框架上方设有可竖向活动的上压板,上压板的下端面设有上压板面,下压板的上端面设有下压板面,上压板面和下压板面与位于所述上压板面和下压板面之间的试件成线接触;
所述的框架内还相对地设有可滑动用于夹紧试件的活动挡板。
所述的上压板面和下压板面的横截面成弧形、V形或U形。
所述的框架为开有便于观察和操作窗口的矩形框,下压板固定在框架的底部,上压板通过上压板端头与框架侧板上的滑槽连接;
活动挡板通过轴承与螺纹杆连接,螺纹杆与侧板上的螺纹孔形成螺纹配合。
所述的框架中,侧板之间通过多根连接杆连接,侧板下端与基板固定连接,下压板与基板连接;
侧板上端设有滑槽,滑槽与上压板的上压板端头滑动配合;
活动挡板上还设有用于与螺纹杆轴承连接的螺栓连接孔,螺纹杆与侧板上的螺纹孔形成螺纹配合。
所述的下压板两端设有下压板端头,下压板端头与侧板下端的槽口形成配合。
活动挡板上设有多个用于与连接杆滑动配合的滑动孔,活动挡板下端开有避免与下压板面干涉的活动挡板槽口。
所述的上压板端头设有两个与滑槽形成滑动配合的侧壁。
所述的框架上沿长度或/和宽度方向设有用于对中的标尺。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多功能混凝土试件劈拉装置,通过设置活动的上压板,可以适用于多种不同规格的试件,设置的活动挡板可以方便地固定试件,配合标尺,可以方便地实现对中。本发明可以对多种尺寸的混凝土试件进行准确对中劈拉,整套装置结构简单,体积较小,可自由移动,并且可以多次重复使用,加载控制方便灵活,测得数据更符合实际情况,满足劈拉试验规程要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活动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螺纹杆轴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基板1,下压板2,上压板3,活动挡板4,侧板5,螺纹杆6,连接杆7,连接导杆8,上压板端头9,滑槽10,上压板面11,下压板面12,下压板端头13,活动挡板槽口14,滑动孔15,螺栓连接孔16,螺纹孔17,侧壁18。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峡大学,未经三峡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5954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多功能遮阳挡雨板
- 下一篇:铝材与碳纤维材结合的轮圈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