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节能中频逆变多变压器自动群焊机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59614.2 | 申请日: | 2013-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284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严益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工业园区明益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11/24 | 分类号: | B23K11/24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陆明耀;姚姣阳 |
地址: | 21512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能 中频 多变 自动 群焊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制品焊接加工的多点群焊机,尤其是涉及一种节能中频逆变多变压器自动群焊机。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群焊机为工频交流供电,采用了工频变压器产生低电压瞬间大电流,用于对金属间的点焊焊接,由于工频变压器在工作时需要瞬间大电流,对电网产生了瞬间冲击,造成了电网电压急速变化影响,功率因数低,电源效率低是众所周知的,由于工频变压器体积限制,多点焊机采用共用一个主变压器及一个次级回路,焊点电流分布不均且不能调节,对于数十个以上焊点的群焊场合不能实现独立多回路控制,生产效率较低,体积较大,增加了生产成本,浪费资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节能中频逆变多变压器自动群焊机,体积小容易挪动,并且不会对电网造成冲击,提高了焊点的质量和生产效率,降低了损耗,实现了高效节能。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节能中频逆变多变压器自动群焊机,包括工频电源和若干焊头,所述的自动群焊机还包括三相整流器、贮能电容、中频逆变器、若干抽头中频变压器以及若干中频整流器,控制器分别与三相整流器、贮能电容,中频逆变器以及若干抽头中频变压器相连,工频电源通过三相整流器转变为高压直流电,通过贮能电容贮能平滑滤波,成为稳定的直流电,再中频逆变器转化成中频PWM脉冲波,再由控制器构成中频脉宽,调节构成恒电压或恒电流输出,再经过若干并联的抽头中频变压器将电压变换,之后由中频整流器转化为中频脉动低电压直流电,加载到每个焊头上对多个工件进行焊接。
为了使群焊机结构紧凑,体积小,所述的抽头中频变压器为环形可调初级抽头中频变压器,一台焊机由多个初级并联,每一个焊点由独立的次级回路供电,并可独立控制焊接回路电压。
为了能提高了整流效率,减少了能源消耗,所述的中频整流器采用大电流低压降肖特基二极管。
为了方便转化成中频PWM脉冲波,所述的中频逆变器由大功率的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组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了上述电路之后,能够节约能源,对电网冲击电流小,每个焊点构成独立可调回路,一次焊接时可同时对不同形状和工艺的多个焊点焊接质量进行控制,焊接工效高,焊点自动控制精度高,达到了精确控制多点群焊功能,对多个不同的工件同时进行群焊焊接,相比传统工频电阻群焊机具有体积小、功率因数大和电源效率高、节约电能等优点,适用于电冰箱冷凝器的多点群焊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电路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应用了中频逆变电源技术,将工频交流电通过三相整流器转变为高压直流电,由贮能电容贮能平滑滤波,成为稳定的直流电,再由大功率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功率组成的中频逆变器转化成中频PWM脉冲波,再由控制器构成中频脉宽调节构成恒电压或恒电流输出,经多个并联的变比可调抽头环形中频变压器电压变换,由中频整流器转化为中频脉动低电压直流电,加载到焊头上对多个工件进行焊接。本方案中由于在高压直流电路上设有大容量贮能滤波电容,在点焊机瞬间工作时贮藏的电能释放,减少了从电网中汲取的电能,对电网冲击小,功率因数高,能用于电力容量较小的电网上,变压器采用环形铁心及可调初级抽头线圈绕制,体积小,达到了多变压器群焊机实现每一个焊点由独立的次级回路供电,并可独立控制焊接回路电压,实现了每个焊接点的质量控制,能同时焊接不同形状及工艺条件的复杂工件的焊接,焊接低压大电流整流管采用肖特基低压降二极管,降低了低压大电流整流管压降损耗,焊机电源效率高,实现了高效节能目的,中频电源还采用了恒压和恒流闭环自动控制,实现了群焊机焊接的自动控制。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列而已,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工业园区明益电器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工业园区明益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5961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淤泥改性材料
- 下一篇:双目视觉系统的立体匹配优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