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对映-贝壳杉烷二萜化合物及其药物组合物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60103.2 | 申请日: | 2013-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457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邹娟;廖奕佶;白海燕;杜际科;普建新;谢丹;曾木圣;孙汉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D493/10 | 分类号: | C07D493/10;A61K31/352;A61P35/00 |
代理公司: | 昆明协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3108 | 代理人: | 马晓青 |
地址: | 650201 ***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贝壳 杉烷二萜 化合物 及其 药物 组合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从三叶香茶菜Isodon ternifolius中提取分离得到的一个对映-贝壳杉烷二萜化合物longikaurin A,以其为活性成分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特别是在制备抗肝癌或抗鼻咽癌的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肝癌是全球第五常见的癌症,占所有癌症的5.6%,全球每年的新病症约为564000例。肝癌亦是我国癌症中的第二号杀手,全球50%以上的肝癌发生在我国,而死亡人数约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数的45%。慢性乙、丙型肝炎病毒是最主要的病因(约80%),其次是酒精、药物、摄食含有黄曲毒素的食物等(刘允怡,临床外科杂志,2007,15(1):2-7.)。肝癌的治疗包括外科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药物化疗。由于肝癌对放射治疗敏感性差,而常规化疗药物(如阿霉素、氟尿嘧啶、顺铂、α-干扰素等)的治疗不仅毒副作用严重,而且通常也不能明显缓解疾病或延长生命,目前肝癌的治疗仍以手术切除为主。因此,肝癌的治疗成为我国医务工作者迫切需要攻克的难题。由于肝癌的发生、发展与转移可能与多种分子靶点相关,因此,作用于多个分子靶点的抗肿瘤药物或联合用药,用于肝癌的治疗可能具有更好的疗效,也可能是未来肝癌治疗药物的研发方向之一(田学禄,中国药业,2009,18(24):64-66.)。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指鼻咽腔表面的上皮或鼻咽隐窝上皮发生的上皮性恶性肿瘤。其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明确,多与EB病毒、环境、地域、饮食等因素有关。目前鼻咽癌治疗多以放疗和化疗为主,辅以手术和其他疗法。放射治疗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都是鼻咽癌的标准治疗手段,但单纯放射治疗鼻咽癌的5年生存率仅50%左右,而晚期鼻咽癌(III、IV)的5年生存率更低,约10%~40%,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因此,研究如何改善鼻咽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变得非常必要和有意义。因鼻咽癌是对化疗相对敏感的肿瘤,寻找有效的耐受性好的化疗药物以及放化疗的结合方式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张力.临床肿瘤学杂志,2008,13(3):193-196.)。中医药治疗鼻咽癌的机制包括诱导癌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癌细胞分化和调节细胞内信号转导等,诱导细胞凋亡仍是大多数中药抗鼻咽癌的共同途径(景艳,等.实用医学杂志,2010,26(9):1487-1489.)。
天然植物是发现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先导药物分子的巨大宝库。从天然植物中寻找高效、低毒的抗肿瘤新药,是肿瘤治疗研究领域中的研究重点,也是到目前为止抗肿瘤药物的重要来源。据统计,从1981年到2010年的近30年开发并用于临床的抗肿瘤药物中有约79%的药物是来源于天然药物或是与其相关的衍生物(David J.Newman,et al.,J.Nat.Prod.2012,75:311-335)。二萜类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一直以来备受天然药物研究者的关注。其中以紫杉醇及其衍生物对耐药的乳腺癌和卵巢癌的疗效为典型代表。另外如:冬凌草甲素、毛萼乙素等二萜化合物也已被证实具有体外抗肿瘤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6010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锁式脚手架固定装置
- 下一篇:电机定子用的极靴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