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水处理方法及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60356.X | 申请日: | 2013-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722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崔学烈;杨子仪;崔旸;张恒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1/00;C02F11/12;C02F11/04;C05F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恒信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2 | 代理人: | 曹津燕;李渤 |
地址: | 132001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规模化 畜禽 养殖 污水处理 方法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畜禽养殖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水处理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我国畜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在大、中城市周边兴建了大量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未经任何处理的畜禽粪尿污水直接流入河流、湖泊,导致大量的氮、磷流失,造成水体污染及富营养化,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因此,加强畜禽养殖业的污染防治,已成为现阶段及今后一个时期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是迫在眉睫的紧迫任务。
近年来我国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日益提高,无论对于国家和地方政府还是企业,污染减排的压力日益增大。而畜禽养殖业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污染行业,将成为我国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污染治理和“减排”对象。
在畜禽养殖过程中,为给畜禽动物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每天必须定期清扫圈舍地面上积存的畜禽粪便,并用水冲洗残留在圈舍地面的粪渣等污染物,冲洗水是养殖污水的主要来源。然而,通常作为圈舍冲洗水使用的都是地下水或自来水,既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又对周围水环境造成污染。
养殖污水的污染物不仅含有高浓度的有机物,而且还含有高浓度的氨氮和磷(溶解性的氨氮和磷)。如果经简单沉降后,将上清液作为循环水使用,在其循环过程中,势必会产生污染物质的蓄积,最终会导致循环工艺的失败。
因此,开发科学、合理的畜禽养殖污水处理方法,以减少畜禽养殖污染,实现畜禽养殖污水的再生处理和循环利用成为污水处理领域亟待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水处理方法及设备,以减少畜禽养殖污染,实现养殖污水的再生处理和循环利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水处理方法,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a:采用化学药剂对畜禽养殖污水进行物理化学处理,使畜禽养殖污水中的溶解性氨氮和磷形成磷酸铵盐结晶体,然后通过絮凝,将污水中形成的磷酸铵盐结晶体和悬浮性有机污染物一同去除;
步骤b:将经步骤a处理后的污水进行生化处理,进一步去除污水中的溶解性有机污染物;
步骤c:将经步骤b处理后的处理水的一部分作为畜禽圈舍冲洗水循环利用。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a中采用化学药剂对畜禽养殖污水进行物理化学处理,具体包括:向畜禽养殖污水中加入镁盐和磷酸盐,调节pH值为8-10,优选采用NaOH溶液调节pH值,使畜禽养殖污水中的溶解性氨氮和磷形成磷酸铵镁结晶体,所述镁盐优选MgCl2·6H2O和MgSO4.7H2O,所述磷酸盐优选Na3PO4·12H2O和Na2HPO4·12H2O。
优选地,所述化学药剂中镁盐和磷酸盐的投加量为投加所述化学药剂后使污水中的Mg2+、NH4+及PO43-的摩尔比为(1-1.5):(1-1.3):1。
优选地,所述步骤a中采用絮凝剂,优选铝盐,更优选聚氯化铝对污水中形成的磷酸铵盐结晶体和悬浮性有机污染物进行絮凝。
优选地,所述步骤a中,在采用化学药剂对畜禽养殖污水进行物理化学处理之前,采用截留装置,优选格栅截留畜禽养殖污水中的大颗粒渣子,将所截留的大颗粒渣子与畜禽粪便混合,以生产有机肥。
优选地,所述步骤b中通过好氧生物对污水进行生化处理,进一步去除污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使处理后的污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二级标准。
优选地,所述步骤c中将经步骤b处理后的处理水的60%-80%,优选70%作为畜禽圈舍冲洗水循环利用,剩余的处理水可直接排放或用于灌溉农田;
优选地,分别将经步骤b和步骤a处理后的污泥进行浓缩,并经脱水处理,优选经压滤脱水处理后运送至堆肥系统,与畜禽粪便混合,以生产有机肥。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水处理设备,如图2所示,所述设备包括:物理化学处理装置、生化处理装置及排放装置,其中:
所述物理化学处理装置设置为采用化学药剂对畜禽养殖污水进行物理化学处理,使畜禽养殖污水中的溶解性氨氮和磷形成磷酸铵盐结晶体,然后通过絮凝,将污水中形成的磷酸铵盐结晶体和悬浮性有机污染物一同去除,并将絮凝处理后的污水运送至所述生化处理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未经吉林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6035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