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铁或轻轨超长列车全程停靠信息的图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060907.2 | 申请日: | 2013-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087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王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哲 |
主分类号: | G09B29/00 | 分类号: | G09B29/00;B61B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44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铁 轻轨 超长 列车 全程 停靠 信息 图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显示屏中播放的超长地铁或轻轨列车停靠信息指示图的设计方法。根据该指示图,乘客可以在合适的站台选择合适的车厢乘车。此方法属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输领域。
技术背景
目前很多地铁客流已经达到运力的极限。在列车间隔时间和行驶速度都不发生变化的条件下,只能通过增加列车长度来进一步提高运力。目前,运营中的地铁列车的编组长度都不超出站台长度,发明专利“一种地铁或轻轨超长列车编组运行和站台长度确定的方法”(申请号201210075434.9,申请人王哲),提出了采用超长列车运送乘客的方法。列车长度一旦超过站台的长度,乘客如何选择乘坐的车厢将是首要问题。根据本发明方法设计的列车停靠信息指示图,能够帮助乘客,在知道上车车站和下车车站的条件下,快速地选择上车的车厢和下车的车厢。
发明内容
1.列车并组
把若干个比较短的列车合并成较长的列车,原来较短的列车称为子列车。合并之后,各个子列车之间都有车钩联接,动力系统和控制系统也都统一起来,整个并组列车当作一个列车来运行。
2.超长列车
特征是,列车的首尾车厢的车门之间的距离大于站台的长度,使得列车每次停靠时,总有一些车门没有对着站台。
3.列车停靠指示图
指示图为乘客提供的信息包含:
(1) 列车的车厢数量、车厢的编号,
(2) 列车经过的车站,
(3) 在每个车站列车停靠次数,
(4) 在每一个车站的每一次的停靠中,是哪些车厢停靠站台。
根据指示图,在已知上车车站和下车车站的条件下,乘客可以选择合适的车厢来乘坐。指示图在显示屏中动态播出,显示屏可以是平面的、柱面的、球面的或其它曲面的。
4.车厢图案
车厢图案:代表车厢的图案,分为单车厢图案和多车箱共用图案两种。
单车厢图案:每个车厢图案只代表一个车厢。
多车厢共用图案:一个车厢图案代表多个彼此相邻的车厢。
车厢图案的选择范围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图形:
1)单纯用线条绘制的图形
(1) 三角形、矩形、平行四边形、菱形、梯形,以及其它各种多边形,
(2) 圆形、椭圆形、以及用不同曲率圆弧组成的封闭图形,
(3) 圆弧与直线组成的封闭图形,
(4) 用直线组成的开口图形,
(5) 用不同曲率曲线组成的开口图形,
(6) 用直线和圆弧组成的开口图形,
2)充填有背景颜色的以上各种图形,背景颜色可以与几何图形线条颜色相同或不同。
由于矩形与车厢外形相近,特别推荐以下各种近似矩形的准矩形:
圆角准矩形(1.1)、圆角-直角准矩形(1.2),五边准矩形(1.3)、六边准矩形(1.4)、八边准矩形(1.5)等多变准矩形,组合矩形(1.6),见图1。
车头图案见图2,
5.列车图案
列车图案:是代表列车的图案,由排列在同一条直线上的车厢图案组合而成;排列规则是,车厢图案的几何形心处在同一直线上,或者图案边界的某一个边或某一个点处在同一直线上;该直线称为列车图案的基准线。
列车图案的基准线:该基准线具有以下性质,车厢图案边界与之重合,或者车厢图案高度方向最外侧、或宽度方向最外侧与之有共同点,或者车厢图案轴线与之重合,或者车厢图案的几何形心与之重合。
车厢编号:车厢序号的编制和标注规则是,
(1) 从列车的车头车厢开始向着车尾车厢,用连续的自然数进行编号;
(2) 车头车厢的编号为1,车尾车厢的编号数是整个列车包含的车厢数量;
(3) 当所有车厢图案都为单车厢图案时,
通常情况下,对应于每一个车厢图案,都标注编号;
如果一些车厢图案的标注编号的位置被其它图案或文字占用,或者由于其它原因不适宜标注时,则对于这些车厢图案,虽然编制了序号,但不标注序号;
(4) 当所有车厢图案都是多车厢共用图案时,
标注其代表的所有车厢的编号,或编号范围;
如果标注编号的位置被其它图案或文字占用,或者由于其它原因不适宜标注时,则对于这些车厢图案,虽然编制了序号,但不标注序号;
(5) 当一部分车厢图案是单车厢图案,另一部分车厢图案是多车厢共用图案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哲,未经王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609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