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文件传输系统、策略服务器、终端和文件传输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061914.4 | 申请日: | 2013-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100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兴;王文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马晓亚 |
地址: | 518044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文件传输 系统 策略 服务器 终端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文件传输系统、策略服务器、终端和文件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及互联网的业务迅猛发展,利用即时通讯工具(IM)通过网络连接直接从一个终端向另一个终端传输文件的需求越来越普遍。
图1是现有的文件传输系统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文件传输系统中包括文件发送终端11和文件接收终端12,两者均接入到网络13。文件发送终端11会与文件接收终端12通过握手协议申请建立长连接,建立长连接成功后,文件发送终端11会持续读取传输文件的内容,再通过长连接把对应的已读内容发给文件接收终端12,文件接收终端12新建一个文件并接收到的文件内容不断写入新建立的文件,整个过程一直循环,直至整个文件传输过程完毕。所述长连接是指在一个连接上可以连续发送多个数据包,在连接保持期间,如果没有数据包发送,需要双方发链路检测包的网络连接。
然而,目前网络接入技术通常使用不对称数字传输技术,例如ADSL(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或类似网络技术,这种技术特点在于上行与下行带宽是不对称的。基于不对称数字传输技术的网络连接上行最大传输速率比下行最大传输速率慢很多。例如,通常所涉及的1M,2M,10M ADSL宽带网络连接,这些带宽均是指的均是下行带宽,1M宽度的最大下载速度大概为128kb/s,2M宽带的最大下载速度大概为256kb/s,而对应的上行带宽则大大低于下行带宽,1M宽带的最大上传速率为64kb/s,在实际网络连接时很难超过50kb/s。以图1中系统的传输过程为例,如果文件发送终端要传输的文件大小为1.0GB,文件发送终端的网络上行速度为50kb/s,文件接收终端的网络下行速度为256kb/s,如果文件发送终端的全部网络被占用来传输该文件,那么整个传输过程消耗的时间大概为349分钟左右,其主要受限于文件发送终端的上行速度。因此,现有的文件传输过程中,文件发送终端的上行传输速率成为文件传输的瓶颈,导致目前的文件传输速度受终端的上行带宽限制,传输速度较慢。
发明内容
本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文件传输系统、方法、策略服务器、文件发送终端和文件接收终端,克服当前网络的上行传输速率限制,实现终端间文件传输过程的加速。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文件传输系统,包括文件发送端、文件接收端、策略服务器和文件服务器;
文件发送终端用于获取并上报向文件接收终端传输的传输文件的唯一标识;
所述策略服务器用于根据所述唯一标识查询文件服务器是否存储有与所述传输文件相同的备份文件;
当所述文件服务器存储有所述备份文件时,所述策略服务器指示从所述文件服务器向所述文件接收终端传输所述备份文件。
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策略服务器,包括:
唯一标识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文件发送终端上报的向文件接收终端传输的传输文件的唯一标识;
备份文件查询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唯一标识查询文件服务器是否存储有与所述传输文件相同的备份文件;
备份文件传输指示单元,用于在文件服务器存储有所述备份文件时,指示从所述文件服务器向文件接收终端传输所述备份文件。
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文件发送终端,包括:
文件传输单元,用于通过向文件接收终端发送传输文件;
唯一标识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传输文件计算传输文件的唯一标识;
唯一标识上报单元,用于向策略服务器上报所述唯一标识。
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文件接收终端,包括:
文件接收单元,用于从文件发送终端接收传输文件;
备份文件下载单元,用于根据策略服务器的指示从文件服务器下载所述备份文件。
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文件传输方法,包括:
文件发送终端获取并上报向文件接收终端传输的传输文件的唯一标识;
所述策略服务器根据所述唯一标识查询文件服务器是否存储有与所述传输文件相同的备份文件;
当所述文件服务器存储有所述备份文件时,所述策略服务器指示从所述文件服务器向所述文件接收终端传输所述备份文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6191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复方颗粒剂
- 下一篇:用于治疗皮肤溃疡并减少疤痕形成的中药及其制备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