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的前柱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061979.9 申请日: 2009-06-29
公开(公告)号: CN103144677A 公开(公告)日: 2013-06-12
发明(设计)人: 藤田浩史 申请(专利权)人: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主分类号: B62D25/04 分类号: B62D25/04;B62D25/06;B62D25/08;B62D21/15
代理公司: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代理人: 陈伟
地址: 日本*** 国省代码: 日本;JP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汽车
【说明书】:

本申请是国际申请日为2009年6月29日、国际申请号为PCT/JP2009/061830、国家申请日为2010年10月20日、国家申请号为200980113987.5、发明名称为“汽车的前柱”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的前柱,尤其涉及在中空部件上设有外板的汽车的前柱。

背景技术

汽车中的左右的前柱位于汽车的前部,是用于安装前玻璃(挡风玻璃)的部件。一般的前柱,通过使外板和内板重合并焊接,由此构成为封闭截面状的部件。这样的前柱在专利文献1中已知。外板及内板需要用于相互接合的凸缘。这些凸缘从前柱向外侧突出。因此,前柱大型化。

对此,近年来,随着不断进行前柱的开发,在专利文献2中获知一种前柱,该前柱使用通过液压成形法一体形成的中空部件。专利文献2中已知的前柱,由中空部件和外板构成。中空部件由通过液压成形法形成的管构成。外板覆盖在中空部件的车宽方向的外侧面上并接合。与上述的一般的前柱相比,专利文献2中已知的前柱是小型的。与其相应地,对从车室到车身前方进行观察的可视范围(视野)扩大。

不过,根据汽车的种类,从设计上的观点考虑,存在前柱整体形成为向车身的外侧突出的、所谓弯曲状的情况。在采用弯曲的前柱的情况下,也优选能够确保与采用直线状的前柱的情况相同的支柱刚性。因此,考虑增大中空部件的壁厚及直径。但是,存在前柱的重量增加的可能性。另外,若增大中空部件的直径,则存在从车室进行观察的视野相应地变窄的可能性。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3-4405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18207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前柱的重量并提高前柱的刚性的技术。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的前柱,所述前柱包括中空部件、外板、内板,所述中空部件整体形成为向车身的外侧突出的弯曲状,所述外板设在所述中空部件的车外侧的壁部上,所述内板以沿所述中空部件的车室侧的壁部的方式形成,且设在所述车室侧的壁部上。

优选地,所述内板具有限制凹部,该限制凹部通过嵌入至所述中空部件的一部分,对所述中空部件相对于所述内板向车宽方向的相对位移进行限制。

优选地,所述外板及所述内板分别具有用于相互重合的第一凸缘,相互重合的状态的所述各第一凸缘兼作为用于安装密封件的密封件安装部,所述密封件是能够对相对于所述车身成为闭状态的侧门进行密封的部件。

优选地,所述外板及所述内板在相对于所述中空部件与所述各第一凸缘相反侧的部位上分别具有第二凸缘,所述外板的第二凸缘和所述内板的第二凸缘相对于所述中空部件分别设置。

优选地,所述外板的第一凸缘和所述内板的第一凸缘以能够通过双面点焊(direct spot welding)进行接合的方式重合,所述外板的第二凸缘相对于所述中空部件以能够通过从所述外板侧的单面点焊(in direct spot welding)进行接合的方式重合,所述内板的第二凸缘相对于所述中空部件以能够通过熔化极惰性气体保护焊(MIGwelding(metal inert gas welding))进行接合的方式重合。

优选地,在所述内板中,所述第一凸缘和所述第二凸缘之间的中间部位相对于所述中空部件以能够通过熔化极惰性气体保护焊进行接合的方式重合。

优选地,所述外板具有与所述中空部件相比向所述车室侧伸出的车顶接合外凸缘部,所述中空部件具有沿所述车顶接合外凸缘部向所述车室侧伸出的车顶接合延长凸缘部,所述车顶接合延长凸缘部及所述车顶接合外凸缘部与车顶的凸缘部以能够通过双面点焊进行接合的方式重合。

更优选地,所述外板及所述内板在相对于所述中空部件、与所述车顶相反侧的位置上分别具有凸缘,该凸缘相互重合且通过双面点焊接合。

更优选地,具有位于所述中空部件与所述内板之间、且能够从所述车室侧螺入螺栓的螺母,该螺母由接合在所述内板上的平板部和比该平板部小的螺母部构成,该螺母部穿过形成在所述中空部件上的螺母穿通孔部向所述中空部件的内部突出。

更优选地,所述螺母穿通孔部相对于所述螺母部的中心线倾斜。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6197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