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流动人口的籍贯判别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63222.3 | 申请日: | 2013-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685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季白桦;陈敏;杨津;袁凯村;何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50/26 | 分类号: | G06Q50/26;H04M3/4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刘芳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动人口 籍贯 判别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流动人口管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流动人口的籍贯判别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流动人口的籍贯判别,采用常规流动人口管理及市场调研手段,以行政区域为单元通过户籍登记、人口普查、市场调研进行逐级汇总统计。然而这种方法效率低,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流动人口的籍贯判别方法和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方法确定流动人口的籍贯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流动人口的籍贯判别方法,包括:
向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所述查询请求中携带查询标识,以使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查询标识查询对应的用户在设定时间内的呼叫信息;
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所述呼叫信息;
根据所述呼叫信息,确定所述用户与至少一个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
根据每个所述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在所述设定时间内用户与所有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总和中的比重,确定所述用户的籍贯。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流动人口的籍贯判别装置,包括:发送模块、接收模块、确定模块和处理模块;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向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所述查询请求中携带查询标识,以使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查询标识查询对应的用户在设定时间内的呼叫信息;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所述呼叫信息;
所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呼叫信息,确定所述用户与至少一个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每个所述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在所述设定时间内用户与所有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总和中的比重,确定所述用户的籍贯。
本发明提供的流动人口的籍贯判别方法和装置,通过确定用户呼叫信息中,与各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在设定时间内用户与所有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总和中的比重,确定所述用户的籍贯,提高了对流动人口的籍贯判别的效率,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流动人口的籍贯判别方法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流动人口的籍贯判别方法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流动人口的籍贯判别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流动人口的籍贯判别装置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流动人口的籍贯判别方法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以下步骤的执行主体可以为具有信息采集和处理功能的终端或服务器,或是集成在该终端或服务器上的一个或多个具有信息采集和处理功能的模块、芯片。该流动人口的籍贯判别方法具体包括:
S101,向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该查询请求中携带查询标识,以使服务器根据查询标识查询对应的用户在设定时间内的呼叫信息;
针对流动人口拨打家乡长途电话的行为习惯,可以利用手机用户的呼叫信息作为数据源,通过分析该数据源从而确定流动人口的籍贯。具体地,可以向存储有用户呼叫信息的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该查询请求中携带有查询标识,该查询标识可以是固定的时间段,固定的区域或是指定的电话号段等条件;服务器通过分析接收的查询请求中的查询标识,来查找该查询标识下对应的用户在设定时间内的呼叫信息,如固定的时间段,固定的区域或是指定的电话号段下对应的用户的呼叫信息。该呼叫信息可以包括:用户类型(归属的移动网类型或业务类型)、号码归属地、通话发生地、通话发生时间、对方号码以及对方号码所在的局向等。该设定时间可以是连续几个月或是特定节假日等。
S102,接收服务器发送的呼叫信息;
当向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后,会接到服务器返回的呼叫信息,该呼叫信息是服务器分析查询请求后,根据查询请求中携带的查询标识,在本地的数据库中查找后获得的。该呼叫信息可以为该查询标识对应的所有符合条件的用户的呼叫信息。
S103,根据呼叫信息,确定用户与至少一个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
通过呼叫信息中的通话发生地、对方号码信息以及对方号码所在的局向,可以获知与当前用户进行通话的对方号码所属的局向是本地局向还是长途局向,从而确定该用户与至少一个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
S104,根据每个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在设定时间内用户与所有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总和中的比重,确定该用户的籍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632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镜头广角行车记录仪
- 下一篇:具有指纹认证机制的NFC手机支付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