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相机模块及拍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68650.5 | 申请日: | 2013-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792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小笠原隆行;岩田胜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东芝 |
主分类号: | H04N5/232 | 分类号: | H04N5/232;G03B13/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陈海红;段承恩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相机 模块 拍摄 方法 | ||
相关申请的引用
本申请享受2012年4月18日申请的日本申请专利号码2012-094731的优先权的利益,其日本专利申请的全内容在本申请中被援用。
技术领域
一般地,本实施方式涉及相机模块及拍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提出能够从多个视点同时拍摄被摄体的多眼结构的相机模块。相机模块通过对使用多眼结构拍摄的图像群进行图像处理,能进行被摄体距离的推定和/或基于图像联系的二维图像的重构等。相机模块从基于不同视点的多个图像能获得被摄体的进深信息。相机模块通过利用涉及的进深信息来实施例如重调焦距等的图像处理。
相机模块通过使用自动聚焦功能,经过简易的操作能得到高分辨率的图像。期望相机模块能够按照用户的意向分别使用基于多眼结构的重调焦距功能和基于自动聚焦机构的自动聚焦功能,以能够进行用户希望的拍摄。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分别使用基于多眼结构的重调焦距功能和基于自动聚焦机构的自动聚焦功能的相机模块及拍摄方法。
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包括:拍摄部,具备以阵列状排列的像素单元,并拍摄被摄体图像;第1拍摄光学系统,向上述拍摄部取入来自被摄体的光;第2拍摄光学系统,对于每个包括多个上述像素单元的像素块,使相当于上述被摄体图像的一部分的图像片段成像;聚焦调整部,实施上述第1拍摄光学系统的聚焦调整;拍摄模式控制部,在第1拍摄模式和第2拍摄模式下,控制上述第2拍摄光学系统及上述聚焦调整部的驱动;
其中,上述拍摄模式控制部,
在上述第1拍摄模式下,在上述拍摄部及上述第1拍摄光学系统之间的光路中使上述第2拍摄光学系统起作用,并且,使基于上述聚焦调整部的上述聚焦调整停止;
在上述第2拍摄模式下,使上述第2拍摄光学系统的功能停止,并且,使上述聚焦调整部实施上述聚焦调整。
另外的实施方式的拍摄方法,包括:在通过具备以阵列状排列的像素单元的拍摄部进行被摄体图像的拍摄中,通过第1拍摄光学系统,取入来自被摄体的光;通过第2拍摄光学系统,对于每个包括多个上述像素单元的像素块,使相当于上述被摄体图像的一部分的图像片段成像;实施上述第1拍摄光学系统的聚焦调整;在第1拍摄模式和第2拍摄模式下,实施控制上述第2拍摄光学系统的驱动和上述聚焦调整的拍摄模式控制;
其中,作为在上述第1拍摄模式下的上述拍摄模式控制,在上述拍摄部及上述第1拍摄光学系统之间的光路中使上述第2拍摄光学系统起作用,并且,使上述聚焦调整停止;
作为在上述第2拍摄模式下的上述拍摄模式控制,使上述第2拍摄光学系统的功能停止,并且,实施上述聚焦调整。
根据上述结构的相机模块及拍摄方法,能够分别使用基于多眼结构的重调焦距功能和基于自动聚焦机构的自动聚焦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备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相机模块的数码相机的概略结构的方块图。
图2是表示第1及第2透镜模块、固体拍摄装置及ISP的结构的方块图。
图3是图像传感器中入射侧的俯视模式图。
图4是表示第1拍摄模式的主透镜、MLA及图像传感器的模式图。
图5是表示第2拍摄模式的主透镜、MLA及图像传感器的模式图。
图6是关于在第1拍摄模式下由图像传感器生成的图像片段的说明图。
图7是关于ISP的被摄体图像的重构处理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相机模块中包括拍摄光学系统及图像传感器的一部分结构的例子的模式剖视图。
图9是第1拍摄模式的MLA及其周边的要素在主透镜侧的俯视模式图。
图10是第2拍摄模式的MLA及其周边的要素在主透镜侧的俯视模式图。
图11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相机模块的透镜模块、液晶阵列、固体拍摄装置及ISP的结构的方块图。
图12是表示第1拍摄模式的主透镜、液晶阵列及图像传感器的模式图。
图13是表示第2拍摄模式的主透镜、液晶阵列及图像传感器的模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实施方式涉及的相机模块及拍摄方法。再者,根据这些实施方式的本发明不限于此。
图1是表示具备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相机模块的数码相机的概略结构的方块图。数码相机1具有相机模块2及后级处理部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东芝,未经株式会社东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686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矿用截齿
- 下一篇:行星减速器位于高速端的采煤机截割头